作為一名方面帥臣,左右肯定要擺一些“裝飾”,以宣示威儀的。
此刻林經略的左側掛著上方劍和王命旗牌,“便宜行事”的殺伐之氣撲面而來。
而右側則是兵器架,插著一桿形制特異的長槍,槍頭尺半長,形狀宛如短劍。
讓吳參將和葉游擊愣住并盯著的,就是這桿長槍,他們實在太眼熟了!
神威烈水槍!戚少保的神威烈水槍!
他們還在戚少保帳下效力時,這桿神威烈水槍就在戚少保身邊!
在這桿神威烈水槍的指揮下,他們從一個應募的平民小兵,一步步升為三四品的武官!
林經略微笑著說:“本部院乃是戚少保武學傳人,也就是民間所謂的關門弟子。”
至于到底算不算“關門弟子”,林泰來也不很確定。
不過沒關系,如果在自己后面還有新弟子,那麼只要把新弟子干掉,自己就一定能成為“關門弟子”。
吳惟忠和葉邦榮兩人并沒有懷疑“關門弟子”之說,若非如此,戚少保怎麼會將神威烈水槍送與林經略?
再說薊鎮距離京師又不遠,早就隱約聽到過萬歷十四年武狀元乃是戚少保弟子的傳說。
有了這個紐帶,兩人再看林經略,心態就不一樣了。
林泰來就招呼說:“軍禮已畢,兩位老將換了常服再來敘話!今日不談公務,我替老師設宴款待兩位故舊!”
吳參將忠誠度+100!
葉游擊忠誠度+100!
看著出去更換常服的兩人,林泰來想起了后世網際網路上一些很流傳的說法。
什麼在朝鮮以戚家軍為主的南軍大功被以遼東軍為主的北軍侵吞,主將李如松偏袒北軍。
然后又衍生出回到薊鎮后,戚家軍鬧賞銀,遭受鎮壓血流成河被屠三千人之類的段子。
只能說,這些段子和戚少保晚年窮困潦倒沒錢看病的段子一樣,更像是清粉根據一些原型事件加工出來的謠言,以論證“大明失德”。
在朝鮮之役中,南軍北軍確實產生過矛盾,但也沒到北軍完全侵吞南軍大功的程度。
確實有南軍將領跑到李如松面前狂噴,李如松自掏腰包才擺平了。
至于后來的薊鎮兵變,官方材料說明的原因是一群沒上過戰場的官兵也起哄索要賞銀,具體待勘。
最后兵變結果是鎮壓中有一二百人喪命,其馀嘩變營兵被遣散了,并非網上段子里的南兵全部被屠。
懂點兵變的就知道,這時候的大明朝廷并沒有把大規模亂兵都屠掉的傳統。
如果現在的大明對待兵變真有不惜屠掉幾千人的狠辣勁,以身試法好幾次的林泰來早就伏法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