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我最恨無禮行為
林經略大軍一路向東,出山海關進入遼東地界。
在路上收到一條消息,萬歷皇帝又任命李如松為提督東征軍務總兵官。
林經略很不爽的看著這個任命,心里就是一陣“賣麻批”。
先前他只奏請李如松為遼東總兵官,又徵調了麻貴丶董一元等威望素重的老資格將官,不就是為了制衡李如松麼?
倒不是林經略對李如松這位老哥有什麼意見,在私人關系上絕對沒問題。
就是林經略認為,在他的成令出多頭,指揮體系混亂的情況。
畢竟他這個文武雙全的經略和別家督撫經略并不一樣,也會親臨前線指揮,并不是只在后方調度。
沒想到,他林泰來才離開京城沒多久,皇帝就也起了制衡他的心思,所以才會將李如松從“遼東總兵官”提升為“提督東征軍務總兵官”
這就是領重兵在外大臣的無奈,林經略又不能回京城去辯解,只能繼續趕路。
因為朝鮮事態緊急的緣故,林經略沒有在廣寧丶遼陽這些遼東地區核心城市逗留視察,只是囑咐巡撫郝杰做好后勤工作。
萬歷二十年九月上旬,半島人民的大救星丶未來半島的唯一太陽林泰來抵達鴨綠江邊的九連城。
這座城堡周長二里多,看似不大,但在鴨綠江沿岸的邊堡里已經算是最大了。
在很多人認知里,九連城應該就是大明萬里邊墻的最東端起點。
當然學術界也另一種說法認為,起點應該是稍微北邊的寬甸堡。
而且九連城的意義不僅僅是萬里長城起點,也充當著國門的作用。
在九連城的對岸就是朝鮮國的義州,與九連城隔江相望。
現在朝鮮國君臣就正困在義州,苦苦等待天兵過江,號稱的三千里江山如今只剩下義州了。
近二百年來,每當朝鮮國使團來朝覲大明皇帝,必定要從九連城進入大明國土。而且每年與朝鮮國的貢市地點,也是在九連城這里。
這次大明天兵入朝,肯定從九連城這里渡江最為便利,從地理上沒有太多其他選擇。
此時從稍微靠腹地的鳳凰城到九連城一帶,已經兵營遍布,數萬大軍云集。
林經略選擇了更靠前的九連城作為幕府駐地,原本九連城設有一名鎮江游擊,現在暫時被趕了出去,官署也被徵用了。
林經略一邊在開始整訓各路兵馬,一邊開始與江對岸的朝鮮國君臣聯絡。
畢竟林泰來是帶著皇帝詔書來的,所以還有個任務是充當上國天使,將詔書頒給朝鮮國。
其實詔書也沒多少內容,總結無非就是兩點。
第一就是允許朝鮮國王過江避禍,暫時安置于于寬甸堡,以待局勢好轉。
第二就是給朝鮮國君臣吃定心丸,承諾盡快出兵,再造東國。
第三,正式告知朝鮮國君臣,已經將天兵東征事務托付給經略大臣林泰來,讓朝鮮國配合好。
得知經略大臣已經攜帶詔書抵達九連城,朝鮮國王就迅速派了一個叫趙敬高的遠接使過江先行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