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貴有點不明白,“何謂一直打造忠勇人設?”
林泰來繼續答道:“忠就是對主公忠心耿耿,數次以死進諫;勇就是戰斗中敢于奮勇爭先,敢于以寡敵眾。”
“這有什麼問題?”麻貴還是疑惑,聽起來是一個品質很優秀的人。
林泰來悠悠的說:“然后當年主公的地盤,現在都已經變成鍋島直茂自家的領地了。”
麻貴:“.”
眼見林經略對倭寇如數家珍,好半天沒說話的董一元也忍不住問道:“軍門莫要只說咸鏡道,也不妨推算一下南邊江原道的倭兵。”
如果麻貴兵團北上進攻咸興,他董一元留守永興,那麼很可能要面對南邊江原道的倭兵,如果江原道倭兵前來支援咸鏡道的話。
林泰來答道:“江原道倭兵數目大概在數千人到一萬五千人之間。”
董一元:“.”
你這個數目的誤差區間,說不說又有什麼區別?
林泰來苦惱地說:“江原道倭兵的主力應該是島津義弘部,但這是個更老的老油條。
按道理說,倭國攝政王叫他出動一萬兵馬,但是他一直磨磨蹭蹭陽奉陰違,天知道現在到底出了多少兵。”
而后又囑咐董一元說:“反正以你本部一萬兵馬,足以守住永興了。
無論如何不許丟失永興,我不要任何傷亡數字,我只要永興!
與此同時,還要配合朝鮮國義兵,在永興周圍掃蕩,盡力攔截倭國人的信使,阻絕咸鏡道倭人和其他地方之間的通信!”
“明白!”董一元應聲道。
就在這時候,麻貴忽然又糾結起來,“咸興府乃是朝鮮國東北大城,守城倭兵按軍門所言有一萬二千人。
而我兵團一萬七千人加上經略直屬標營六千人,滿打滿算不過兩萬三千兵馬,尚不足守城倭兵的兩倍,況且重炮數量也不多。
軍門是不是要重新考慮一下?即便能克城,但若傷亡代價太大,也是極為不劃算的。”
經常攻城的人都知道,一般情況下,攻城方兵力至少也該是守軍的三四倍。
而現在只有兩倍不到,又讓麻貴心里糾結了起來。
林泰來對著麻貴拍案喝道:“本部院已經決定,不用再考慮了!
作戰最忌瞻前顧后猶豫不決!你勿復多言!
你兵團休整兩日后,立即與本部院標營一同出發,前往咸興府!”
麻貴回到本營后,便召集各縱隊將官,進一步傳達命令。
其實各將官也非常關注未來的作戰計劃,宣府四猛將之一楊登山問道:
“我等奮勇廝殺并無問題,但經略公心里究竟作何想?不至于又想要首功吧?”
攻打平壤城時,李如松兵團眾將的郁悶遭遇,他們可都已經知曉。
如今那個比武將還兇猛的經略大臣,已經在他們兵團這邊了。
進入朝鮮國之前,他們做夢沒也沒想到,奪取一線軍功最大的威脅居然是經略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