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一封戰報
在朝鮮國西線,平安道南邊就是黃海道,黃海道再往南就是京畿道。
李如松兵團從平安道南下突進時,從黃海道直接穿過,但將駱尚志縱隊三千兵留在了黃海道。
李大將做出這樣部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是駱尚志縱隊是步兵縱隊,在急速南下時,跟不上馬兵,影響行軍速度。
第二是在攻打平壤城時,駱尚志受了傷,留在黃海道正好可以順便養傷。
第三是黃海道成了后方,需要有足夠力量維持穩定,同時確保糧草補給路線的通暢。
第四是按照林經略指示,北方各道要組建什麼忠義救國軍和維持會,需要大明官軍給予一定支持。
當然,要說李大將一點小私心也沒有,那也不客觀,他還是有點小算盤的。
駱尚志本人是浙江人,麾下也都是南兵,與遼東系不是一個山頭。
所以南下收復王京漢城這種辛苦事情,還是讓遼東系兵馬去做吧。
同時李如松更重視和習慣于騎兵加重炮的邊軍“傳統”作戰模式,對輕火器重視不夠,而南兵相對更擅長輕火器,所以沒被李如松太看重。
駱參將也沒表達什麼不滿,遵照命令行事就是。
畢竟南兵的真正老大林經略已經去了東線,西線這邊沒人能壓得住李如松,所以他說什麼也沒用,乾脆暫時躺平。
不過正因為林經略能壓得住李如松,甚至能直接鎮得住遼東系將官,所以南兵和北兵的矛盾比原本歷史上小得多。
駱尚志本營暫駐于南北交通干道上的鳳山,以三千王師身份控制黃海道,還是很簡單的。
這日駱尚志正在接見幾個朝鮮國義兵頭目,考量如何改組為黃海道忠義救國軍的時候,忽然有親衛領著幾個風塵滿面的朝鮮國人走了進來。
然后這親衛稟報導:“這幾個朝鮮國人突然出現在谷山,聲稱攜帶了天帥戰報,尋找大明官軍送達。”
谷山位于黃海道的最東北角,臨近平安道丶黃海道丶咸鏡道丶江原道的交界處。雖然這里也在半島中央的大山區里,但有條道路能通向東海岸。
駱尚志聽到有林經略的戰報,肯定要重視起來。
經略公率軍橫跨數百里山區深入東北咸鏡道,與西線暫時斷了直接聯系,駱尚志也想知道經略公近況。
就是現在斗爭形勢復雜,這種非正規途徑送到的戰報,到底是真是假,還很不好說。
敵人偽造戰報,迷惑大明官軍,也不是沒可能。
暫時沒有審問那幾個穿過倭占區送戰報的朝鮮國人,駱參將先將戰報拿過來閱覽。
駱參將出自科舉高地浙江馀姚,地方文風鼎盛,而且他本人又是武進士出身,文化基礎相當不錯。
所以反覆看了幾遍手里的戰報后,駱參將就喜悅的拍案道:“這戰報是真的!經略公又克復重鎮!”
左右一起問道:“何以見得?”
駱參將便指著戰報上幾處說:“看這個陣亡人數,二百九十九這樣的數目,必然是經略公的手筆。
還有戰報里對經略公多有批判,也足以佐證戰報真的不能再真了。
若是外人偽造戰報,哪能精準的切合這些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