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了這樣的殺戮,對國家來說算是恥辱了,而且死掉的人誰沒有幾個親朋故舊?
所以本國包括國王在內的很多人都會為此而憤怒,完全投靠了天帥的她們母子就可能遭到遷怒。
如果沒有天帥的強力支持,她們母子的下場大概只有一死了。
也許這就是天帥所需要的效果?他需要的是絕對服從和忠誠?
林天帥伸手摸著白饅頭,長嘆道:“只有將這些人清除了,以后順和君在北方的地位才能穩固。
若讓這些舊勢力盤踞在平安道,我在時還好,等我回了大明后,順和君哪能安穩?
故而為了給順和君掃除障礙,本帥才不惜犯下這等無邊殺孽啊,所有罪責本帥一人承擔。”
甭管天帥的動機到底是什么,話說到了這個份上,金順嬪只能低頭跪謝道:“天帥洪恩,我母子萬死難報,只懇請天帥不要拋棄我母子。”
這意思就是,要是能維持局面,那就維持著。要是不能維持局面,天帥一定將我們母子帶到大明去啊。
林天帥今天心情好,心情好了興致就高,調笑道:“答應多換換姿勢花樣,就是報答了。”
金順嬪扭捏著說:“你想換什么花樣不答應了?”
林天帥的手松開白饅頭,又伸出去點了點小貴婦的嘴唇,“這里,你就一直不肯答應。
哎,本來想著今天就給朝廷寫奏疏,為順和君請封一個公爵,封地在北三道。”
順嬪咬了咬嘴唇,忍住不適感,下決心道:“都依天帥。”
及到次日,對順嬪達成完全開發成就、得償所愿林天帥傳令各縱隊主將,到幕府議事來。
如今大后方基本平定,糧草積蓄充足,又有新的兵團即將抵達,也該考慮對漢城的攻略了。
如果再拖延下去,也不知道皇帝能不能受的了。
關于平壤城發生的事情,在天帥的嚴厲封鎖命令下,被關在寬甸堡的李朝君臣并不知情,還是在不停的向朝廷上表祈請天兵南下。
尹卓然這個使節在年前棄官,并逃回國內后,朝鮮國王李昖經過朝廷同意后,又派了吏曹判書李德馨趕赴京師當使節。
經過指點后,李正使大致也摸清了大明朝廷脈絡,所以沒怎么去主客司,也沒怎么去兵部,就只找東閣大學士兼管部禮部尚書李春苦苦哀求。
因為禮部主客司和兵部都是林泰來的黨羽當家,找他們無異于與虎謀皮。
而李春李閣老則是林泰來對家那邊的,才是有可能反對林泰來行為的人。再怎么說,禮部尚書主管對外事務,也算專業對口。
而且大明朝廷圍繞左都御史孫丕揚的去留問題,正在進行激烈交鋒。
這是去年年底大戰的“余波”,林黨要驅逐孫丕揚,而林黨對家的人要保孫丕揚,正需要對林黨進行反擊。
所以若能搭上林黨對家的順風船,或許可以催促林泰來起兵南下。
位于風暴中心的左都御史孫丕揚在這時候,突然上奏疏猛烈抨擊林泰來。其中言辭之激烈狠毒,超乎之前所有的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