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林天帥又收到了一封從開城發來的書信。
粉色的紙箋上寫著一首漢文詩:“事隨流水遠,愁逐曉春生。野色開煙綠,山光過雨明。
簾前雙燕語,林外數鶯聲。獨坐無多興,傷心妝不成。”
原來是表達思念的情詩啊,對此林天帥感覺還是挺新鮮的。不得不說,金順嬪還是挺會撩人的。
于是林泰來離開了漢城,帶著親衛營又返回開城。
天帥最近火氣很大,需要減壓。
在事后賢者時間,順嬪有點擔憂,以筆詢問:“順和君的分封還是沒有下來,不會出現什麼變數了吧?”
現在大勢已定,北方已經完全進入重建節奏。如果沒有來自天朝的冊封,順和君的身份就總差點意思。
林泰來答道:“據我所知,在寬甸堡的李朝小朝廷非常激烈的反對,我大明朝廷又有點顧忌臉面,故而可能還在糾結。
尤其現在收復了王京漢城,李朝小朝廷君臣更坐不住了,鬧得厲害,聽說又給大明寫血書了。”
順嬪用吳語方言懇求道:“奴家求天帥更用些力。”
林泰來沒經住懇求,再次用了把力氣,等再次賢者時間時,就獲得了新主意。
“第一,讓順和君也別閑著,直接給皇上寫表文,在皇帝面前表現表現。”
順嬪猶豫著說:“這不合規矩吧?”
禮法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如果違反了,給別人的印象就會變差。
要是順和君主動求分封,那立刻會被千夫所指。
林泰來指點說:“當然不要提分封之事!就奏稱發起重修平壤城箕子廟,請皇帝陛下賜匾額!
同時再加一些對大明援助朝鮮國感恩戴德的文辭詩歌之類,以此直接打動陛下。”
順嬪物理意義上的蛇口隨棍上,含糊不清的說:“天帥幫忙代筆,世間還有誰比你更懂詩詞?”
又是一個賢者時間,林天帥文思如泉涌,提筆寫了一首七律。
“寰宇天開萬歷辰,殊方建節借親臣。
箕封異代恩光舊,漢詔重熙景命新。
遼海月明秋出塞,鴨江星動夜通津。
波平到處驚相訊,為報中朝有圣人。”
文化人之間的溝通,當然不能那麼直白,所以尹卓然說得對,“箕子”這個符號確實很有價值。
“箕封異代恩光舊”,順和君拿箕子來當說辭給皇帝寫表文,就足夠表達出政治隱喻以及投靠中原的心思了。
畢竟箕子建都于北方平壤,主要地盤也在北方。
隨即林泰來又道:“想最終徹底打動皇帝,還有第二點促成主意。不過不用你們做什麼,我自己安排了就是。”
說完了后,林天帥又寫了封密信給咸鏡道的鎮守參將楊登山。
信里只說了一件事——無論用什麼辦法,給我弄幾百斤銅礦石,以朝鮮國貢品名義打包送到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