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上課,老師可以不慌不忙花一學期,把該講的東西一點點喂給學生,面對面教學,學生有什么想法都很好溝通。
而教材呢同樣是教給學生,卻得不到反饋,相當于學期沒開始之前,就要備好一整個學期的所有課程,不能有偏差失誤,因為沒有糾錯機會
同時,要考慮使用教材的學生本身是什么水平,清北學生能看懂的題目,三本學生未必能看得懂,究竟該針對什么水平的學生編教材
教材篇幅也是大問題,如果像一些西方教科書一樣,嘮嘮叨叨舉一大堆例子,固然能讓笨學生們更容易看懂,但知識量無疑會大幅稀釋,書本厚度也會趨于離譜,如果像國內的老教科書一樣,凝練直接塞滿干貨,倒是能控制篇幅,但難懂的部分會不會導致學生們浪費精力,被迫從別的地方拓展學習
以上其實都不算太致命的問題,打磨打磨能做個差不多。
最致命的是,內容
一個領域的知識實在太多了,具體要教給學生什么
教材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構建知識框架的主干,勢必影響大量學生的學業方向,甚至影響整個領域的未來發展
宋河壓力很大,擼遍了整個圖書館,翻了國內國外所有的教科書,同時研讀了一堆各領域的最新專著。
最后,他坐在宿舍電腦桌前,閉上眼睛,周圍便會出現成排成排的書架
書架上滿滿當當,擺滿他學過的知識,五花八門。
宋河意念一動,注意力從每個書架上快速掃過,挑出一些書直接扔掉
大群大群的書本滾下書架,直接被狂風卷走,第一次清掉三分之一的書,腦海中的圖書館空曠許多,書架們自動重組,數量少了一些。
這些書幾乎都是重復內容,很多同領域書籍的內容大同小異,只不過換換順序,毫不猶豫就可以扔了。
宋河喝了口茶,繼續孤身一人坐在宿舍里,閉上眼,周圍浮現成排書架。
意念再次移動,從書架上快速掃過,又揪出一些書,干脆利索地斃了
這些書都是“反面教材”,有的是已經被證偽的錯誤理論,有的看上去十分可疑,有的干脆就是胡說八道,寫進大學生教材里只會遭到天下恥笑。
書架們再次合攏,只剩十幾排書架,依舊太多
宋河緩了緩,繼續篩書,這次工作變得細致,一本本厚書從書架上飛起來,書頁嘩啦啦翻動,像一群多翅的蛾子,最后每本書僅僅撕下幾頁放回書架,剩余的統統扔掉。
書架急劇縮小,最后只剩一排紙頁,參差不齊地聚在一起。
宋河睜開眼,已經沒法再篩選了。
他打開電腦,兩手在鍵盤上游走,試著編寫教材。
他打算編寫兩種教材,一本腦科學,一本生物制藥,恰好也是他的兩個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