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幣是一幫網絡技術朋克和數學家一起搞出來的,建立在哈希函數和區塊鏈技術上。”宋河娓娓道來。
“最初是40個黑客和數學家,在網上虛擬社區里聚集,有人提出一個游戲,說有2100萬枚虛擬幣藏在世界角落,大家可以去挖寶。”
“怎么挖寶呢?通過哈希函數計算得到一串密碼,每串密碼對應一枚虛擬幣。哈希函數有個特征,輸入任何長度的字符串,都能得到固定長度的輸出。”
“這幫人把密碼長度定為256位,如此程度的運算必須得靠計算機,算力越高,找到虛擬幣的速度就越快。而且幾乎不會有兩臺計算機找到同一個密碼。”
“為什么?兩臺計算機得到相同256位哈希函數密碼的概率是10的77次方分之一,比我之前說的黃金小行星砸在地球上的概率還要高。”
“挖到虛擬幣后,得向虛擬社區里的40個節點公布,讓所有節點驗證,驗證之后所有節點數字簽名,存儲在每個人的賬本上,最后公開宣布一枚虛擬幣被找出來了。”
“整個過程依賴區塊鏈技術,虛擬幣數量透明,40個節點都知道整體財富增長。同時所有密碼為加密數字,誰也不知道究竟是誰挖出來的,但持有虛擬幣的人可以和任何人點對點交易,每次交易也會記錄在所有人的賬本上,但大家依舊不知道交易者是誰。”
“這種隱私性,讓虛擬幣成了黑錢樂園,現實中錢貨交易總會留下蛛絲馬跡,但虛擬幣流動可以不留身份痕跡,一些見不得光的金錢交易開始用它,同時也伴隨了一些惡性兇殺案件。在銀行搶了錢,可以通過鈔票號追查,而兇殺掠奪走的虛擬幣無法追查去向。”
“最初創造這些虛擬幣的人覺得,這種新貨幣非常理想,它沒有信用主體,不是某個央行印鈔的產物,可以避免惡性的大規模印鈔導致惡性通貨膨脹。而且似乎平等化,誰都可以挖,相當于誰都可以印鈔,同時也不是可以無限印,總共就2100萬枚,好像控制總量就不會引發通貨膨脹了。”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宋河笑了笑。
“首先,它沒有完成去信用主體,它依賴區塊鏈的分布式記賬,所有節點得完全同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僅發展到幾萬個節點之后,分化就很明顯,節點越多,同步也越難,最后一團混亂,低效到不可思議。”
“其次,平等也不平等,看似每個人都能挖虛擬幣,實際上越往后越需要龐大算力。假設我和大一新生同時挖幣,我能買一棟樓的超算飛速挖,學生們只能用自己的小筆記本電腦挖,速度天差地別。這個貨幣創造的過程,就伴隨著巨大的財富分化,只要這個貨幣能一直活下去,后果就是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況且世界很大,人類很多,有條件看我直播的人,都是在有穩定電力和互聯網的地區,別忘了全世界還有四十億人沒接觸過電腦。”
“所以,虛擬幣只是以算力不平等掠奪現實財富。”
“最關鍵的,它真能解決通貨膨脹嗎?真能滿足現實社會的貨幣需求嗎?也不能!”宋河道。
“最初創立虛擬幣的黑客們,是仿照金本位制定了2100萬枚的上限,天真地認為只要貨幣總量不變,就不會通貨膨脹。”
“但別忘了,金本位是屢次崩潰的模式,模仿一個屢次崩潰的模式,長期來看還是會面臨崩潰。”
“一旦出現能提速經濟增長的新技術,譬如昨晚我說的汽油菌,那么虛擬幣也會面臨供給不足和通貨緊縮,導致經濟秩序混亂。”
“接下來怎么辦?選擇擴容?擴容了,就又從第二種貨幣變成第三種貨幣的模式,很輕易通貨膨脹!”
“不擴容?緊縮的危害一樣大,大家會逐漸放棄虛擬幣。”
“我這里只講了虛擬幣的幾個關鍵缺陷,還有很多小缺陷,譬如新式計算機有能力竊取密碼,時間原因就不多贅述了。”
“總而言之,虛擬幣的革新是失敗的,它無法服務現實生活,只是一種真空中的球形雞,在特殊用途譬如黑錢交易,和特殊歷史時期也就是刀幣秩序崩塌的共同推動下,發展成了龐氏騙局。”
“它會存在很久,但它越是繁榮,越會無情收割絕大部分人的財富,導致越發嚴重的貧富分化和周期動蕩。對于極個別人來說,它可能是牟利途徑,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它是一場人禍。”
“好了,鋪墊這么久,終于進入《未來經濟學》里的內容,我構想的能量貨幣體系!”宋河講的微微有些累,歇了幾秒繼續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