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還要再先聊一個概念,異化。”
“異化在不同領域有很多種含義,簡單理解為,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分裂出自己的對立面。用比較詩意的語言描述,就是我們走了太久,忘記最初為什么上路。”
“舉個例子,中學生常用的錯題本。本來錯題本是為了記錄自己不會的題目,反復鞏固學習直到弄明白,是一個提高分數的工具。”
“但有些中學老師和家長,要求學生們都做錯題本,還要在班里評選錯題本做的最好的學生。于是很多學生開始猛抄錯題本,寫的圖文并茂,加上一堆五顏六色的小標簽,把整個本子做的像工藝品一樣精致。”
“但你問問這些學生,錯題本上的題目搞明白了嗎?答曰沒有,只顧著寫了,完全沒去想題目。”
“浪費了學習時間,付出了更多精力,結果分數還下降了。這就是一個錯題本的異化過程。”
“人類歷史上的異化無處不在,事情總是偏離軌道,有時候是外界條件逼迫,不得不異化,但也有很多時候是自己沒想明白,稀里糊涂。更多時候兩者兼有,內外交困,十分無奈。”
“貨幣也是一樣,三類貨幣的轉換,就是一點點異化的過程,所以我們要回到貨幣最純粹的起點,才能真正創建出理想的貨幣模式。”
“貨幣是怎么誕生的?為了彌補以物易物的不方便,它代表的是現實中的實物財富。”
“有沒有一個非常公平的,能衡量每樣財富價值的標準?絕對公平是沒有的,但我認為一個最公平的標準就是能量!”
“能量是一切運行的源頭,人吃東西是為了給細胞提供能量,坐車出行是為了節省跑步的能量,勞動消耗能量,機械生產物品也消耗能量。”
“人類的一切創造生產,本質上都是要獲取支配能量,那么貨幣和能量綁定是最理想的選擇!”
“經典物理學里,質量和能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沒有確定關系,但狹義相對論里偉大的質能方程,用光速的橋梁在質量和能量之間劃了等號,建立了天平!”
“用這種思路審視現在的經濟體系,會發現貨幣和能量往往相去甚遠。”
“所以,我嘗試了構建能量貨幣模式,它最大的難點在于,如何確定每樣財富背后代表多少能量。”
“舉例,電車和油車。”
“假設兩輛同樣重量的電車油車,從一個路口移動到另一個路口,消耗的能量應該是相同的。”
“但目前的實際成本會大有不同,充電的價格和汽油的價格有數倍差距,這種差距是否合理?就要計算電力背后的能量,汽油背后的能量。”
“生產這些電需要消耗多少火電風電,維護電力體系需要多少工人消耗能量,開采汽油需要重型機械消耗多少能量,石油工人們消耗多少能量。”
“收集這些數據,需要非常智能和自動化的技術,非常嚴謹的測量評估和定期修正,我在書中建立了一些數學模型,輔助各種能量定價過程。”
“同時,一旦有技術突破,也會迅猛改變每種物品的能量消耗,比如光伏發電轉化陽光的效率,從10%升到20%,此時貨幣該如何變動?我也在書中建立了一些數學模型,可以有效消除這種劇變造成的貨幣混亂。”
“對能量的評估也不能按照現有的僵化方式衡量,而是要緊貼人類需求和人體變化。”
“比如食物,僅僅衡量食物的糖分熱量是不夠的,不同營養物質會觸發身體的不同反應,也會導致能量變化,食物口感的好壞會給人帶來不同情緒,情緒的激素分泌過程也是能量變化。”
“比如工作,除了衡量工作過程中流的汗水,也得衡量準備時間的能量消耗,在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臨時工作和長期工作、不同年齡和身體狀況、不同日夜時間之間取一個合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