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后。
宋河相曉桐坐在長桌盡頭,神童們坐在兩側,開會!
空中飄著投影,原子級照片和實驗數據不停翻動,拿遙控器的是袁天罡,邊翻找數據邊講解。
“我們新確定的長生菌機制有兩個,簡單取了名字,分別稱為車鉤細胞和細胞淘汰制!”
“長生菌繭腦的腦區一節節的很像火車,老式火車的前后車廂之間,會用車鉤連接起來,我們也在長生菌繭腦的腦區連接處,發現了起到車鉤作用的細胞。”
“本來繭腦吸取外界dna生成新腦細胞,已經是極其復雜的東西了,但車鉤細胞的復雜程度可能還要上升一個數量級,實在令人作嘔。”袁天罡表情苦澀。
投影上浮現沙漏般的示意圖,左右兩邊分別標成漸變紅色和藍色,越靠近中間顏色越淺,越是兩邊顏色越深。
“車鉤細胞并不是純粹的一種細胞,而是一大群細胞構成的整體。”袁天罡繼續講。
“圖上這個沙漏形并非車鉤細胞的實際形狀,只是數量示意,顏色深淺代表車鉤細胞里所含腦區dna的多寡,越是靠近繭腦腦區,所含dna就越多,而越遠離繭腦腦區,所含dna就越少,呈現一種漸變過度。”
“我們暫時不知道,這種漸變過度究竟是一種湊合的設置,還是一種歷經長期進化形成的極度精巧設置。”
“但我們做了長時間掃描對比,發現車鉤細胞的確是相鄰兩個腦區進行信息傳遞的驛站,很可能車鉤細胞起到翻譯的作用,兩個相鄰腦區的dna不一樣,思考方式不一樣,如同說著不同語言,需要靠車鉤細胞翻譯給下一個腦區。”
桌上響起一陣低低的臥槽聲,其他小組的神童們都聽傻了。
長生菌乍一看很邪門,越研究越發現更加邪門!
這感覺就像在海灘上撿到一只造型古怪的海螺,拆開一看,發現海螺里密密麻麻上百個金屬零件,配備了發動機、通訊裝置和自動武器,盡管體型迷你,但先進精密程度令人頭皮發麻,難以置信怎么會有如此復雜的東西出現。
“講完車鉤細胞,再講細胞淘汰制。”袁天罡說,“這也是一個意外發現。”
“之前宋院長讓咱們做了一個實驗,更換動物的腦組織,試著欺騙長生菌的寄生絲,看看它是否會整合非動物dna到自已的繭腦里。”
“這實驗做起來挺麻煩,難點在于寄生絲并不碰死透了動物,同時對動物體內的激素變化很敏感,它很大程度上是沿著大腦分泌的一些激素和其他成分,順著濃度差去找腦組織。”
“所以僅僅更換活細胞是不夠的,不分泌激素的活細胞即便換入活動物體內,寄生絲也不會過去,因此前面幾組實驗我們都失敗了,最后想辦法人工造出激素濃度差,才算成功欺騙寄生絲去碰我們放入的模擬腦。”
“事實證明,寄生絲并不是特別聰明,它會比較盲目地去吸dna,有哪些dna在活躍表達,它就吸走哪些,通過細胞間傳遞的方式,一點點傳導到繭腦中,整合到一處腦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