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呂布拿下狼居胥山后,逐建營立旗,登山筑臺。
身后紅錦百花袍隨風飄舞,頭頂束發紫金冠上的兩條雉翎高高挺立,方天畫戟豎于身旁,把酒問于青天,三兩黃酒下肚,大笑著放聲豪言:
“哈哈哈!先有霍去病,后有我呂奉先,吾,天漢大將軍呂布,到此一游!”
至此,三路友軍先后得手,奪占草原四山,原地修筑工事,四點逐漸相連,如一個一月初八的彎月一般將草原中心處的拓跋鮮卑王庭三面包圍。
此舉讓拓跋鮮卑的現任可汗〖拓跋瑧〗惶惶不可終日,陸續派出使者前往天漢求和,愿向天漢年年進貢牛羊寶馬。
(彼時的拓跋鮮卑對天漢是半臣服狀態,總體仍是一方獨立小國,并非歸順。)
玉衡公主陳汐對此置之不顧,凡拓跋鮮卑所派來的使者,來一人便扣留一人,不殺不虐,好吃好喝招待。
也不理那拓跋鮮卑降或不降,歸順與否,態度強硬的下達了準備總攻的軍令。
以姜維將軍和鄧艾將軍各領輕騎一萬為側翼,親自領重騎一萬為主力,向拓跋鮮卑的王庭(王城)緩慢推進。
拓跋鮮卑上下人人惶恐,頭頂籠罩著朵朵絕望的烏云。
想逃,卻是無處可去,再往更嚴寒的北方遷徙,也是死路一條,與其如此,他們更偏向魂歸故里。
拓跋鮮卑的可汗〖拓跋瑧〗日日寢食難安,卻也只能是硬著頭皮排兵布陣應敵,同時殺牛宰羊祭拜蒼天,祈求祖先保佑。
拓跋鮮卑的子民就這樣如坐針氈、提心吊膽的生活了三個月,最終等來了天漢的軍隊。
三個月,整整三個月,當天漢的軍隊一路掃平數個拓跋鮮卑大部落,殺到王庭城下時,他們的臉上已經沒有了驚恐,反倒是釋然般的麻木。
可接下來漢軍的舉動,卻讓原本麻木的他們感到一陣錯愕。
“天漢玉衡公主有旨,一不濫殺無辜,二不屠城,凡主動放下武器歸順者死罪可免,爾等還不速速放下武器開城投降?”
王庭城門外傳來一名天漢將軍的勸降聲,眾拓跋鮮卑守軍一呆,王庭城門上的拓跋鮮卑可汗拓跋瑧更是一臉茫然:
?
這三個月來,他拓跋瑧派去出使天漢求和的勇士,無一人歸還,他早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與他的子民們共存亡。
如今漢軍兵臨,不是急著下令攻城,反倒是戲耍般的大喊勸降?
勸降?
那你先前還殺我那么多的使者?
放一個回來讓我知道你們的態度我特丫的不就降了嗎?
拓跋瑧不是傻子,自然不可能相信天漢將軍的口頭勸降,也不回話搭理,只是靜靜的盯著城門外的漢軍。
王庭城門外
見城門上的拓跋鮮卑人不為所動,天漢軍隊領頭的一名女將縱馬緩緩踏出,微抬頭目視向王庭城門上的拓跋鮮卑守軍,鏗鏘有力的發問:
“我乃天漢玉衡公主陳汐,拓跋鮮卑的可汗,可敢與我一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