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種名叫“左手劍骨”的中品天賦,可以讓修行者左手持劍、或者用左手御劍時得到更加超凡的助益。
而靈體更側重于“體”,以他的“天生劍體”為例,不僅能讓他的御劍能力、御劍威力得到加成。
更重要的是對劍道的領悟,而大道的盡頭是相通的。
擁有靈體,在求道路上,就像是從一步一險,需要披荊斬棘,才能一步步艱難向前,更換到了一條石砌的臺階步道之上。
不過,這本書也存在大量的缺失,他擁有的三種靈體,只有天生劍體被其收錄。
而百變靈體和白蓮靈體,都沒有被這書收錄。
但這卻絲毫不影響孟周對此書的重視。
這本書除了為孟周系統而全面的梳理了“天賦”和“靈體”的知識,還給了他一個重要的思路。
那就是無論是“天賦”,還是“靈體”,都不是機械的存在。
“靈體”本身便包含了天賦的能力,另一方面,“天賦”也并非只有“用”的一面,它也是可以向“體”轉化的。
也就是說,“天賦”是可以變成“靈體”的,雖然書中并沒有給出一個清晰而具體的轉變路徑,但卻舉了很多例子。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一位原本只有“雙手劍骨”天賦的練氣修士,練劍成癡,在從練氣突破到筑基之后,擁有了完整劍體。
這個例子很簡略,沒有說更多,但孟周卻根據自己的經驗,已經知道發生了什么。
必然是那位練劍成癡的修士,將大量與劍術相關的技能修煉到了圓滿。
包括武技持劍類的,法術類的,御劍類的
然后,在其從練氣突破筑基之時,其“雙手劍骨”天賦就如同磁鐵一般,將大量圓滿劍技吸引過去,壯大補全,最終,獲得了完整的劍體。
升“用”為“體”,將局限性較大的天賦變成了更加全面、于大道也更加有益的靈體。
這和自己的經歷,何其相似
唯一的區別,應該就是自己在練氣突破筑基時,掌握的圓滿劍技太少,且自己是從無到有,而對方是擁有一個“雙手劍骨”天賦為引。
因為這些差別,自己只掌握了殘缺劍體,而對方則借機成就了完整劍體。
孟周卻并沒有沮喪,反而非常振奮。
從這些事例中,孟周還提煉出了一個著書者沒有點明,卻隱藏在字里行間的一個信息。
殘缺靈體,是可以補全成完整靈體的,且并不一定需要大境界突破這樣的契機。
因為殘缺靈體已經解決了從零到一這一步,剩下的,就是不斷的做加法就可以了。
而這又正好可以與孟周自己的親身實踐相互印證。
御物術、甲盾術、先天三絕手、生肌術,這些技能被他修煉到圓滿后,自動被殘缺靈體吸收。
每一次融入吸收,都讓他的相關天賦得到極大地提升。
深究起來,這不就是殘缺靈體補全成完整靈體的過程么
帶著這些心思,孟周開始了新一輪的閉關。
自從落雷術圓滿后,孟周暫停了新的修煉計劃,而是認真讀書。
但望氣術的修行卻并沒有落下,望氣術的經驗依舊在穩步的提升著。
此刻,從去年十一月便開始入門,除閉關修行、以及入定觀想、恢復神魂之外,就沒有一刻停止修行的望氣術,已經即將完成宗師層次的積累。
“望氣術宗師1530016000”
三月初三,清晨。
修為進度35,筑基六層3791000;
二階春水經700,宗師16800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