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沿著一階一階的石梯不斷攀登,最終上到山頂的法門,才具備傳承的基礎。
而即便是“階梯”,也有更平緩,更易走,和更陡峭,對攀登者有著更苛刻條件的區別。
所謂修行體系,就是這樣的“階梯”。
其目的都是為了讓攀登者走得更高,甚至走到山頂服務。
這是孟周當年的思考。
現在,孟周再看,想法卻又更深了一層。
這種緩緩上行,徐徐圖之,既是不斷接近山頂,距離大道越來越近的過程。
同時也是不斷積累自身成就,增強自身資本,建立起一個越來越穩固的“錨點”的過程。
之所以會出現與道相合這樣的事情,本質上就是對大道的認知和領悟與自身的修為成就脫節。
而只要讓這兩者始終齊頭并進,亦或者前者超出一部分但卻確保在后者可以拽住的范圍內,就不會出現心神離體,與道相合,獨將軀殼孤零零的遺留在現實界這樣的悲劇。
而這,才是正確的求道方式。
即便再驚才絕艷之人,若不想“為大道做嫁衣”,也需要這樣一步步的走下去,有時候,甚至需要刻意將自身那過于超絕的悟性抑制封印。
不然,一旦認知與修為脫節,很可能就是一出“天妒英才”的悲劇。
與此同時,孟周“現實界”也有了全新的認識。
此前,隨著修為越來越高,眼界越來越開闊,“現實界”在他心中的地位便越來越低。
現在孟周才意識到彼時自己的淺薄無知。
“現實界”非只不是可有可無,反而有著舉足輕重,無可取代的意義。
它是基石,是錨點,是牢牢拴住在烈烈狂風中狂舞的風箏的那一根絲線,是穩穩壓住在驚濤駭浪中疾馳的大船腹中的那一艙石。
要是沒有“現實界”,修行者在登天梯、求大道的過程中,早就不知道被吹飛到哪個角落里去了。
這一刻的孟周,心中有種豁然明朗之感。
他只覺身心前所未有的輕靈,眼界前所未有的開闊。
嗯,一絲新的疑惑卻又悄悄爬上了孟周的心扉。
“相較于那些驚才絕艷者的頓悟,現行的修行體系顯得笨拙,可現在看來,卻反而是恰到好處,幾乎是求道修行的最好解法。”
“就是不知這是一代代修行人不斷爬階梯、造階梯的過程中,集體無意識之下,自然而然的成果。”
“還是某些存在早在我之前便已領悟到了其中玄機,于是進行有意識的引導設計。”
孟周倒也沒有定要求個答案的意思,說不定真相早就湮滅在浩瀚的時光長河里。
他只是覺得這個疑惑本身,就非常有趣。
帶著這樣的疑惑,連世界似乎也都變得更加有趣起來。
技能四階
血肉重生大成21萬60萬;
萬象珠大成75萬80萬;
合天地入門005萬10萬。
職業四階
繩結師26萬10萬;
靈師002萬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