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忽然出現的、將自己與那“大星”隔開,讓他最終免于稀里糊涂間與道相合的絕境的“紗帳”,實乃他一身修為成就的顯化。
這成就包括“通明道體”、“青蓮劍體”、“五行萬象體”這三種完全體的道體。
包括以“三階春水經”、“玄龜負碑真功”、“瀚海明月真圖”三門圓滿修行法為核心的、至臻三階圓滿的“精氣神三極循環”。
包括從初入結丹時只有一絲不朽真意的金丹成就,現在已在識海魂潭內顯化結成近乎完全體的青色蓮子,只差一步的不朽金丹。
包括他這一路走來,于“符道”、“丹道”、“器道”、“陣道”、“馭獸之道”、“傀儡之道”、“藥師之道”、“靈膳之道”、“靈酒之道”,以及“丹器師”、“符陣師”、“藥靈師”、“馭靈師”、“調靈師”,乃至于“靈師”,“繩結師”這諸多職業道路之結出的豐碩果實。
包括“合天地”、“萬象珠”、“血肉重生”、“通明圓鏡”、“珠胎洗靈”、“時光編輯”、“太歲之體”、“光陰流水劍”等或自創,或借鑒他法卻最終完全個人化的種種成果。
包括“通明月鏡”、“通明道心”、“青蓮劍髓”、“五行遁”、“萬象法”等融入骨髓血脈的神通。
在他的心神受到“大道”牽引,欲要離體而去,與道相合之時,這每一種成就,都化作一根鎖鏈,將他緊緊的拉住,死死“挽留”,震蕩作響。
而他這一身集成了如此之多驚人的成就,一根根鎖鏈,最終讓他的軀殼變成了一個堅不可摧,難以撼動的“錨點”。
讓他最終有驚無險的避免了與道相合的厄運。
想到這里,孟周念及此前在恍兮惚兮之間想到的那些驚才絕艷、以一己之力開拓新天地的前人風采,心中忽然就有了一些完全不同的想法。
此前,他覺得自己比之那些前人,還是要遜色一些。
自己對于大道的感悟,雖然完全超脫了修為的限制,但畢竟還有著結丹九層的修為打底,還有那一項項任何一個單拎出來都值得夸耀一番的成就作階。
可現在再看,這一切卻也正是緊緊的拴住自己的繩索,沒有讓自身走出心神與軀殼脫離,與道相合那一步。
可那些沒有他這般修為,還有這么多成就打底的前人呢
甚至以凡人之軀領悟大道奧義,與天地相交游的人物呢
以孟周真切的體驗,他們的“領悟”、“知覺”已經超越他們的軀殼太多太多,后者根本不具備“鎖住”他們心神的條件。
在他們悟道、觸道的那一刻,就是其神與道合的一刻。
其留在現實界中的肉身,將變成一具空空如也的空殼。
所謂“皮囊”是也。
思及于此,孟周發現,自己很可能找到了修行界中一個根深蒂固的鄙視鏈的源頭。
血肉軀殼,生命的根本,修行的基石,按理來說,應該至珍至貴,如何珍視呵護都不為過。
可在修行界中,卻存在著這樣一條鄙視鏈,即主修神魂的看不起主修煉氣,主修煉氣的又看不起主修煉體的。
在這條鄙視鏈中,神魂居于最高處,至清至靈,血肉軀殼居于最低處,至濁至污。
若修行有成,最先成就,也最容易成就的,一定是神魂;
若修行受到拖累,那毫無疑問,一定是血肉軀殼這個大累贅。
這種通行于所有修行群體中的普遍共識,沒人說得清具體的原因,大家早就習以為常的將之視作“理所當然的真理”。
孟周猜測,其源頭很可能就是那些風采絕世,與道相合的人物留下空空如也的軀殼被人誤解誤讀的緣故。
“或許,在其他人眼中,那空空如也的軀殼皮囊恰是擺脫形骸束縛,證得大道的最有力明證。”
與此同時,孟周對于現行的修行體系也有了一個全新的、更加深入的認知。
以往,孟周在思考為何繩結師這樣的傳承會消失,更簡單的丹器符陣之道會盛行,就曾觸及過這一問題。
他當時的思考是,驚才絕艷,一步登天者畢竟是少數。
譬如登山,能夠直接從山腳下一步跨上山巔的,那就不是人能辦到的事。
即便有人做到過,在其做到的那一刻,他就已經自動退出了“人”的行列。
這不是正常人可以效法學習的,也不具備形成薪火相傳、代代不絕的傳承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