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嬸子說的那家點心鋪子,史如意是曉得的。
她那日和香菱在西市向人打聽點心鋪,那賣胡餅的大娘,看史如意年紀小,估摸手里沒幾個銅子,特地好心提點她。
“小丫頭,你若要買那尋常的麻團蜜糕,別到知香樓去
那地兒賣的忒貴,都是老爺太太才去。
再拐兩條巷子,有家老牌糕點鋪,名喚祥和齋的,點心最是美味實在。”
牛車晃晃悠悠地駛至觀音橋,史如意手里提著竹盒,從車上小心翼翼地下來,回頭揮揮手。
“嬸子,寶源哥,我這就去啦。”
寶源在前頭架著牛車,應了一聲,許嬸子伸長脖子看她,一臉的擔憂。
“哎,如意閨女,你可千萬慢著點
真不用嬸子跟你一塊兒去”
雖然如意腦子好使,說起話來也條理清晰,但畢竟人小。
許嬸子不大擔心史如意被人騙,擔心的是旁人故意欺負她。
史如意心頭涌上一股暖流,知曉許嬸子是真心為她著想,笑瞇瞇地搖頭。
“真不用,嬸子放心吧。
我心里頭有數。”
她雖然人小,但也正因著如此,店家才容易放下戒備心來。
畢竟這點心鋪子經營情況不好,若是一大幫人來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們是故意來砸場子的呢。
史如意目送牛車離開,并不急著去那點心鋪。
先沿著青石板街慢慢走,東瞧西望的,把周圍商鋪環境都看了一遭,心里大概有了個數。
這巷子位置不算偏,離那最熱鬧的觀音橋只隔了兩條街,巷面略窄,地上青磚被歲月踏得平整。
巷子里頭都是上了年頭的老店,許多家門口支著的幌子都已褪色了,在風中飄搖。
除了吃食小店,巷子里頭還有什么雜貨行、綢緞店、杏林鋪無所不包,應有盡有。
人流量雖少了些,也并非沒有可取之處。
譬如,這邊的顧客都是熟客。
進了店,都不用出聲,店家便已經曉得他要點啥子,一邊打包,一邊閑話著家常。
史如意摸摸下巴,進了祥和齋附近一家賣羊雜碎的腳店。
這個時辰,店里沒什么客人用飯。
像這樣的小腳店,是請不起伙計的。
店家并師傅,是一位滿臉絡腮胡的漢子,一看見史如意進來,就熱情地吆喝開了。
“小娘子,里邊坐
想吃點什么阿叔給你做,保管你吃得香。”
史如意點了一碗煎白腸,要五個銅子。
這年頭肉價貴,尋常人家嘴饞,又買不起紅肉的,便會點上一碗“煎白腸”來過過嘴癮。
名義上雖然是“煎”,實質上只是單純水煮。
清洗干凈肥腸,放在碟里,若是店里來了客人,隨吃隨切。骨頭湯則是一直在鍋頭滾著的,越熬越有味道,滿屋子的香。
史如意自個兒調了一小碟醬料,蘸了醬送那白腸。
卻無想象中油膩的腥膻味,滑軟柔韌,肥嫩鮮美,嚼來滿口奇香,讓她暗暗稱奇。
果然這能屹立多年的鋪子,都是有幾分真本事在的。
當下毫不客氣地贊了那店家一番。
“哈哈哈,小娘子是第一次來我家吧
不是阿叔吹牛皮,咱這煎白腸啊,在整個安陽都有名氣。
許多官人都特意趕了路來吃咧”
那絡腮胡漢子看桌上史如意調的那碟子醬料,就曉得她是個會吃的,臉上的神色頗為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