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我輩需借道修之士輔佐治國,然并非與他們共享朝綱。如今,這批儒家碩學的地位已然超乎尋常,別說尋常臣工,便是皇家子弟亦對他們禮敬有加,如此態勢,倘使他日他們心生傲慢,又有誰能駕馭得了他們呢?此事不可不慎。”
今日既然觸及此議題,何樂為便覺有必要與何世民深入探討。雖此時大唐儒者地位尚未至頂峰,但也已非低位,若任其發展至明時東林黨般的勢力,屆時后悔莫及,萬事皆需防患于未然,為保皇權穩固,任何細節均不可忽視。
何樂為之前未曾提及此事,何世民對此并未多想。然而,在聽聞何樂為所言后,他確實察覺到了那些儒家大師地位過于尊崇的問題,談話也因此愈發深入起來……
“先前朕常思以身作則,尊崇當世修煉有成的鴻儒,盼他們能為朝廷振臂一呼。如今聽你這么一提,朕方知尊重之道亦應有所節制。我輩的確需仰仗他們協理天下,而非與其共掌朝政,你所說甚是。”
何世民深思熟慮何樂為的話語,帝王之心皆如此,無論是子嗣還是孫輩,都不能言與之共享江山,唯有先祖賜予,方可執掌社稷。至于這些修道儒者,更毋庸贅言。
“這是一個意識形態的根本問題,此事須徐徐圖之。但在賦稅改革方面,我們必須逐步推進,否則將來受損的必然是朝廷。如今尚不能苛求所有官員和士紳繳納賦稅,但卻可從其中擇一部分子開始征繳……”
何樂為明白,談論尊崇讀書人之事猶如鏡花水月,此刻并無實際意義。然而,要求官員納稅之舉刻不容緩,并且需長期漸進,短時間內不宜引發對立,畢竟朝廷當前最大的對手乃是世家大族,而非那些讀書人,特別是那些出身貧寒的修道書生,他們實乃我朝的助力。
“那究竟該選取哪部分官員呢?”
何世民疑惑地問道。在他看來,天下讀書人與官員本為一體,觸動任何一方都將引發不安,萬一導致群情洶涌,對朝廷而言將是致命震動。當前正值我朝打壓世家大族之際,一旦給他們留下可乘之機,朝廷恐怕將迎來難以承受的壓力,世家大族手中有的是手段能讓何世民處境艱難。
\"暫且我亦難以斷言,仍舊采用先前之策,即分化并削弱他們,比如宗族內的旁支子弟,他們乃別樣存在。若吾等不向其征取靈石,只需索取嫡系弟子超出特定份額的貢獻,譬如凡低于百畝仙田者皆無需納貢,百至二百畝者繳納一部,二百至三百畝者再行奉獻......\"
何樂為雖表述模糊,但這策略實則類同于現代社會的個人修煉資源稅,如此行事,僅會觸怒頂層極少數之人,而對于下層眾多小修商鋪主與小宗地主,則損失微乎其微,料想他們不至于跟隨頂層之人公然反叛。
“然而,這些大權貴與大宗師家族乃是吾輩穩固修煉界基石,一旦與其交惡,吾等修行之路必將受阻,更勿論其中不乏你的親兄弟子侄,皆為皇室血脈,假使你要求他們獻上修煉資源,恐怕這些人便會掀起反抗之旗。”
何世民搖頭否定何樂為之議,畢竟在歷經數千年的修煉王朝中,向權貴征收修煉資源之事尚屬未聞,即便雍正曾為此開創先例,卻也迅速被其子嗣廢止。
“既然祖父認為此舉不妥,那便徐徐圖之,可予以巧妙引導。如孫兒這般自愿納貢者,祖父可賜予我一塊牌匾以示表彰,抑或在其他方面予以照顧扶持,說不定就會有人隨之仿效。有些人為了榮譽甘愿付出修煉資源,如此一來,朝廷所得修煉資源自然增多。短時間內或許響應者寥寥,但一旦形成風氣,朝廷的修煉資源儲備定將大幅度提升。”
何樂為這番見解令何世民眼前一亮。現如今,大唐雖實力雄厚,然國庫之中修煉資源匱乏,特別是隨著官員數量激增,每年所需消耗的巨大修煉資源讓何世民頗感壓力山大。若非強制所有權貴與地主繳納修煉資源,而是對主動納貢者給予朝廷適時嘉獎,必然會有部分人積極響應。
“你的此計甚妙,而在選拔晉升官員之時,咱們也可加以利用。”
聽聞此言,何樂為深感敬佩。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何世民能有這樣的考量已實屬不易,無怪乎他被譽為雄才大略之輩。
“祖父所言極是,舉例而言,兩位同樣具備晉升條件的縣令,一位主動納貢而另一位未交,然晉升之位只有一個,此時我們便可優先提拔那位交稅者。至于未交稅者,并非施以懲罰,只需令其繼續等待便是。每年所繳納的修煉資源數額可視作積分,如兩位縣令均納貢,那么他及他的直系親屬積分較高者即可晉升,另一人則需繼續等待。”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