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谷王宮
兩道來自王廷的秘函幾乎同時降臨,一封送至守護府,另一封直遞至米都可汗手中,皆傳達同一訊息:魏王何泰即將踏足幽靈谷巡查。
對米都可汗而言,心中無不煩躁。原本這里是他的領地,無人干涉,如今卻因王廷的繁星般尊者降臨而變得復雜。先是一代太上皇,本以為只有守護大人何樂為,不料秦瓊大將軍緊隨其后,如今魏王又至。
對米都可汗來說,這些人物皆是他無法得罪的存在,他們的地位皆高于他,畢竟幽靈谷如今依附于大唐。若非大唐當年的援助,幽靈谷可能早已被吐蕃所滅。故此,無論多少尊者蒞臨,他都必須以笑容相迎,否則大唐的怒火將無可避免。小國君主的悲哀,即使名為君主,實則與大唐的邊疆守臣無異。
他雖未深思,但守護大人曾某人已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在他看來,王廷此舉有何用意?派遣皇家子弟巡查附屬國度本屬常事,旨在強化王廷與屬國間的聯系,同時鍛煉皇家子弟,防止他們在帝都中沉淪。然而,幽靈谷已有皇太孫何樂為,他位居皇家第三,僅次于何世民和何承乾,如今在此駐留。若再派其他皇家子弟,豈非暗示對何樂為的不信任?
再者,這對被派遣的皇家子弟亦非好事。何樂為是皇家第三,盡管來者是他的親叔,但按王廷法規,魏王何泰的地位在何樂為之后。叔侄相見,禮儀該如何遵循?
因此,接到信函時,曾大人的臉上寫滿了驚訝。他困惑不解,難道是自己的職責有所疏漏?但即便如此,王廷也不應如此行事吧?
“大將軍,我對陛下了解有限,您與陛下交情深厚,您…”
無奈之下,曾大人只能求助于秦瓊的營帳,慶幸秦瓊尚未返回涼州城。否則,就算他想找人解答疑惑,草原上又有幾人能理解何世民的心思?總不能直接去問何樂為吧。
“守護大人,我對陛下唯有敬仰和欽佩,怎能揣測他老人家的意圖?不過是半月時間,陪殿下巡查一番,看看魏王殿下喜好何物,再妥善安排,不就解決了嗎?或許并沒有您想象的那么復雜。”
秦瓊露出一絲無奈的微笑,你如此直率地詢問此事,若我說與皇廷保持著密切關系,返回時必定會遭受監察使的彈劾,你當這是小事?只怕會導致家族的覆滅,所以我不能直言,然而曾大人與我亦有交情,只能以此種暗示提醒。
曾大人在朝廷任職,向來機智過人,只是乍收到這封信時略感困惑。如今聽秦瓊一語點破,立刻明白了該如何應對。病急亂投醫,說出了不應透露的話語,還好此處在遙遠的吐谷渾草原,若是長安城中,這般行事,恐怕會被疑為圖謀不軌。
“在下冒失了,還請大將軍恕罪。”
曾大人悟出真意,連忙向秦瓊將軍行禮。盡管他們關系親厚,但這樣的誤會不宜滋生,否則朝堂之上將化為政敵。
“都護大人何必如此?我們多年交情,我豈能不明你心中所想?不過是方才焦急了些,無妨,下次遇到此類事,繞個圈子較好。”
聞言,曾大人感激涕零,慶幸秦瓊并未放在心上。若他心存芥蒂,此刻二人已成仇敵。秦瓊雖近年來少問政事,專心教誨子嗣,但若真計較起來,他在軍中朋友眾多,對付曾大人并非難事。
“兩位是要出門鍛煉嗎?為何還要繞圈行走?”
何樂為大步流星地走進,他尚未得知朝廷之事,今日正準備啟程離開。
吐蕃尚需他維持穩定,他必須回去。即便小六子日書兩函,信息傳遞仍有延誤,遠不如何樂為親自坐鎮麥琪土司的官寨穩妥。
“適才與都護大人戲言,朝廷有新訊,你看一下。”
秦瓊清楚何樂為外出所為何事,想必還未得知朝廷的新情報,便將信函遞給他。何樂為看過心中了然,定是那位祖父親的小肚雞腸又起了作用。不過這無傷大雅,何泰愿意在草原漫步,就讓他走走,正好巡查一下他的領地,反正今日自己即將前往高原,二人也不會相遇。
“我二叔即將抵達,早知如此,我該留下與他共飲一杯。然而軍情緊迫,既然行程已定,我必須抓緊時間出發,這里就拜托曾大人了。”
何樂為的回答如同魔法定律般嚴謹,毫無瑕疵,就連一旁的秦瓊也在心中暗暗贊嘆,這真是個十六歲的少年嗎?他在十六歲時可未曾擁有如此深沉的智謀。何樂為在十六歲時便已為大唐開拓疆域,無論是叔父還是兄弟,無人能出其右,或許他才是大唐真正的睿智王者。
“殿下,一切物資已備齊,只待您的號令。”
曾大人執行任務一如既往的穩妥,對何樂為交付的使命從不懈怠……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