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樂為自不能直言是來售賣糧食,如此只會挑起敵意。于是他編織了一個謊言,聲稱上次曾大人與秦瓊大將軍之舉過于強硬,既然已抵達邊疆,何樂為前來緩和語氣,期望雙方重修舊好,共守邊境安寧。
聽仆人轉述何樂為的話語,帳內眾人反應各異。那些老貴族相信何樂為所言,畢竟吐蕃曾是強盛之國,如若外交關系惡化,對誰都非幸事。
然而祿東贊與何樂為有過交鋒,這樣的人怎會真心誠意?若是以前那樣,又豈會屢次沖突?
\"丞相如何看待此事?\"
此次前線之旅對松贊干布來說堪稱敗筆,許多計劃尚未展開便已落幕。本欲削弱祿東贊一派勢力,即便無法罷免祿東贊,至少也要懲處其手下,以示吐蕃的真正主宰。然而何樂為的出現可能讓一切提前終結。
\"此言站不住腳,微臣在長安時與他交過手,他絕非易于對付之人。如今他身為大唐皇太孫,地位尊崇,我們應給予應有的禮遇。贊普不必親自露面,由微臣出面交涉,待事務完畢,再引導他前往圣城朝見贊普。\"
祿東贊的布局猶如魔法般無懈可擊,何樂為即便身為大唐的權臣,也只是位居第三,而松贊干布則是至高無上的吐蕃領袖。若由松贊干布親往迎接,未免顯得過于降低身份,更何況在這座魔法營地中相見,也顯得格格不入。
況且依照他們的推理,何樂為可能尚未洞察高原的神秘,倘若松贊干布現身此地,以何樂為的智謀,定能迅速洞察其中的奧秘。他們在與大唐的糧食交易中,恐怕這智者也會設下障礙。
“祿東贊,你不可太過自信,贊普在此,何需你來應對?”
老貴族們仍沉浸在松贊干布先前的命令中,因而不管祿東贊說什么,他們都會出聲反駁。直至瞥見松贊干布冰冷的目光,他們才意識到局勢已變,自己仿佛還在舊時代的幻境中。
“來人,更衣,你們也一樣。”
松贊干布輕揮衣袖,此刻無暇多慮,所有人都需換上戰士的裝束,靜心在此傾聽。一切事宜交給祿東贊,原本祿東贊計劃引領眾人前往神圣之城,不料松贊干布不愿離開,既然如此,就讓他在此靜候吧。
在吐谷渾的談判中,何樂為曾化裝為侍衛,以便暗中操控。未曾想到松贊干布也有類似策略,當年吐谷渾的大汗亦如是。看來高層的智者均有此思。
有人如何樂為般取得勝利,也有人像吐谷渾可汗那樣遭遇挫敗。無論策劃何種計謀,一旦實力懸殊,即使最機敏的頭腦也無法逆轉乾坤,只能接受失敗的現實。
祿東贊示意,呼延大將軍提刀在手,隨他一同外出。作為大唐的第三要員,何樂為理應得到祿東贊的營外迎接。
目睹二人的默契,松贊干布心中略感不適。呼延大將軍似乎剛痛失愛妻,而他尚有一位未婚的堂妹。若是能離間他們,不失為一件好事。
但這都是未來之事。現在,土司老爺與何樂為同時到來,即使松贊干布急于整頓內部,此刻并非適宜之時。他必須讓每個人都發揮其價值,否則老貴族們無法填補空缺。
“丞相大人,真沒想到我們如此快又重逢,原本我以為我們下次相見會相隔久遠。未經預告便突然造訪,實屬唐突。”
何樂在遙遠的地方便帶著魔幻的微笑致意,若祿東贊未曾涉足長安的神秘,他會確信自己與何樂已是舊識。然而旅途中的無數沖突,已令祿東贊恨不能立刻將何樂斬于刀下。但他知道,贊普依然在旁監視,他決不能做出任何失禮之舉。
更何況,他歸來報告時曾夸耀與何樂的友誼,如今這個陷阱是他自己設下的。他曾想展示自己在長安的努力,卻未料到這苦果只能由他自己吞下。
\"尊貴的天孫殿下駕臨,實乃我吐蕃國之榮耀,怎敢責怪殿下的光臨呢?請殿下移步內堂。\"
祿東贊的演技堪稱一流,何樂原以為他會讓自己難堪,卻不料他笑容滿面地邀請自己。進入帳蓬后,何樂明白,若松贊干布在此,他和松贊干布應并坐主位,祿東贊即使身為一國宰相,也只能屈居側席。
此刻祿東贊走向主位,意味著松贊干布并未在此。不過,讓何樂疑惑的是,此處顯赫的貴族似乎多了些許。畢竟這里是軍營,將領與士兵眾多尚可理解,但這些身著華麗服飾之人,與戰爭有何關聯?
再看門口的將領,他們的軍銜已相當高,卻無資格踏入帳蓬,而帳內卻多了許多普通士兵……
不妙……
祿東贊一眼看出何樂的疑慮,立刻意識到自己露出了馬腳...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