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何樂此行另有所圖,或參加正式會談,他必定會質詢此事。但現在他是來賺取他人財富,贊普是否在場,對這事影響微乎其微。
況且,若松贊干布不在,何樂恐怕連軍營都不敢踏入。祿東贊的態度,何樂比任何人都明了。若非必要,彼此都欲除之而后快。唯有松贊干布在軍營,何樂才可能保全自身。
雙方皆是外交高手,無論先前發生過多少事,此刻都能談笑風生。松贊干布雖默不作聲,心中對祿東贊的評價卻在提升。在吐蕃國內,除了祿東贊,無人能與大唐建立良好關系。
盡管吐蕃久懷入主中原之志,但他們與大唐人一樣,對對方知之甚少。若輕率發兵,敗局很可能降臨自己頭上。因此,他們派遣了一批人潛入中原,這些人盡在祿東贊掌控之中。
\"日前宰相大人蒞臨我國都護府,有些事務不便詳述,皆因手下失職。在下以茶代酒,以此向宰相大人賠罪。\"
何樂為,這位靈活如龍的智者,對于權宜之計從不含糊。只要能為他的領地帶來實質的利益,他不惜暫時放下尊嚴,何況那些利益早已收入囊中,幾句場面話又有何妨?難道還能因此割去他一兩肉嗎?
祿東贊從遠征大唐歸來,向所有人夸耀他的勝利,然而在吐蕃的民眾心中,疑云密布。吐谷渾與吐蕃的邊境,每天都如同緊繃的弦,若真是與大唐親善,怎會持續如此緊張的態勢?
如今,何樂為的幾句話讓祿東贊如釋重負。何樂為的退步,無形中為他挽回了顏面,即便那份被視為賣國的條約已簽,卻也讓祿東贊在國民間保住了些許威望。這也將增強他在國內的影響力,大唐是周邊最強大的國度,一旦他失勢,大唐的反應恐怕不容樂觀,兩國的關系或將因此動蕩,換作他人,未必能處理得如此妥帖。
“往事如煙,不必再提。太孫殿下親臨吐蕃,實乃盛事,何不隨我一同返回圣城,領略其風采?”
祿東贊并不明了何樂為的真正意圖,但他想將何樂為引離戰場。若此時各部落首領作亂,定會玷污吐蕃的榮耀,況且,圣城才是吐蕃的精華所在,展示國力的絕佳之地。
其實眾人皆認為何樂為來訪不合時宜,吐蕃在和平年代強盛無比,他那時不來,偏選在這個國力下滑的時刻,跑到軍營里,難道只為看我們的困窘?
“當然,只是我聽說了一些流言……”
聞言,松贊干布和祿東贊皆心頭一緊。若何樂為當眾揭穿,吐蕃顏面將蕩然無存。幸好何樂為并未深究,避免了尷尬的局面。
“演奏樂曲。”
祿東贊示意,下屬立刻命樂師起奏,除了近旁幾人,無人能聽見他們的交談。盡管官員們伸頸傾聽,但樂聲嘈雜,他們無法捕捉何樂為與祿東贊的對話內容。
“這一切,都是你的詭計吧?”
祿東贊笑容未褪,言語間卻透出咬牙切齒的恨意。他當然不信土司之事與何樂為有關,只是直覺告訴自己,長孫娉婷的事與何樂為脫不了干系。自長安城一別,他就察覺到兩人之間微妙的聯系。兩國談判中出現這樣的條款,若非有何樂為暗中推動,曾大人又怎會提出?
\"尊敬的丞相,您指的是哪段秘事呢?\"
何樂為瞬間被這個問題困擾,他原本以為自己的所有策劃都隱藏得無懈可擊。在心中,他承認祿東贊是個深不可測的人物,自己的行動應該沒有露出絲毫破綻。難道,他通過星象預知了些什么?
\"別跟我裝傻,若非你暗中推波助瀾,長孫娉婷此刻早已身處吐蕃之地,又怎會滯留涼州呢?\"
何樂為聽聞此事,心中稍感寬慰。
\"丞相大人錯怪了,我怎會在兩國聯姻之事上挑起紛爭?這本是佳話,即便我們之間存有誤解,也不會在這樁大事上搗亂,這一切都是長孫沖那個小子所為。\"
何樂為立刻將責任推給了長孫沖,但祿東贊絕不相信,當初婚禮之時,盡管長孫沖心有不滿,卻未曾如此明顯地反抗。
\"殿下最好銘記,你今日阻我大事,明日說不定誰會阻礙你。天理循環,我們拭目以待。\"
祿東贊舉起酒杯,表面上熱情地與何樂為碰杯,暗藏鋒芒。
\"丞相大人所言極是,您學識淵博。然而天理循環,今日似乎輪到了丞相大人。我打算回國后封鎖邊關,未經朝廷許可,一粒糧食也無法流入吐蕃。\"
見話題遲遲未觸及核心,何樂為便先提及糧食之事。兩人笑著碰杯,下方賓客紛紛舉杯,以為雙方交談融洽。其實,兩人已劍拔弩張,恨不得置對方于死地。
\"糧食\"二字一出,祿東贊仿佛被戳中痛處,手中的酒杯險些滑落。若非何樂為及時扶住,祿東贊恐怕已在眾人面前失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