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得沒錯,兒啊。\"
在何恪的內心,母后昔日是位睿智的決策者,然而為了孩子們,她漸漸退居幕后,無論何世民如何抉擇,母后都會順從,哪怕犧牲自己的意愿也在所不惜。
他已經準備好接受責備,因這件事讓何世民顏面無存。那些精明的大臣一旦深思,便能洞察何世民的險惡用意。如今何世民處于困境,何恪確信母后也明白這一點,畢竟在兒子眼中,母后始終是夫唱婦隨的典范。
\"你覺得我會責怪你嗎?\"
楊妃為吳王斟滿一杯靈茶,屋里其他人悄然退去,母子倆得以享受難得的交談時刻。不能讓任何人打擾,上次有機會時,楊妃已阻止何恪與何樂為爭斗,但他仍抵擋不住誘惑,結果在京都失了面子。
此番又被何世民推上戰場前線,楊妃雖不看好,但見兒子躍躍欲試,不親自去前線,何來平息內心的渴望?
楊妃雖未預見戰敗,但她深知兒子無法戰勝何樂為,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此刻讓何樂為知曉這份情誼,對吳王而言,已是最大的勝利。
\"母后的意思是?\"
吳王一時未能領會母后的意圖,要知道,他的母親是前朝公主,自幼機敏過人,尤其在政事上,洞察秋毫。她歷經兩朝,見識過諸多權謀,絕非尋常婦人所能比擬。
\"你應當退出這王位之爭,自你誕生之日,你與這王座便無絲毫牽連。不論是房玄齡還是長孫無忌,他們都不會容忍你坐上它,因為你的登基,將威脅到當年反抗大隋帝國的所有人的安全。故而,無論你怎樣掙扎,你與這王座始終無緣。\"
這話已重復多回,楊妃寧愿她的長子如小兒子般每日沉迷于歡宴之中,反正身為帝王之子,只要不觸犯天條,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也許皇上還會為此感到欣慰。
然而,她的長子過于出色,朝中有些大臣欲借此將他推至風口浪尖。這些人并非真心輔佐吳王,他們只是在朝廷失去了靠山,必須為自己打造一個新的庇護所,而吳王就成了他們的目標。
\"以往我曾應允過你,但內心深處始終抱有一絲幻想。也許這次,我該徹底放下,我的生命是他所救,我不會再與他爭斗。我也明白他是個仁德之人,未來不會太過為難我們母子。\"
回憶起在北方養傷的日子,何樂為的悉心照料確實對得起叔侄之情,盡管他們并非親生,卻仍能如此付出,實屬不易。
\"你能有這樣的覺悟是好事,先在京都靜養一陣吧。接下來的日子,我們母子恐怕要體驗人情的炎涼了。\"
楊妃無奈地說著,她自己已不在乎,但對于兩個正值青春的兒子,情況則大不相同,若是被人冷落,他們恐怕會惹出麻煩,京都或許又將掀起一番風波。
\"娘娘。\"
母子倆正交談時,門外的總管太監進來稟報,他是楊妃身邊的老仆,不論娘娘地位如何,始終忠心耿耿。要在后宮立足,若無老臣扶持,很多事情難以辦到。
\"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