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愿去邊疆歷練,朕感到欣慰,也同意你的請求。但你母親近來身體欠佳,為人子應關心母體安康,此事暫且擱置。”
在神秘的帝國中,楊妃娘娘的狀況已成為何世民陛下提及的常談,朝臣們的耳朵對此已麻木,但皇帝之言無人敢忤逆,否則恐遭不幸。顯而易見,何世民并不愿吳王何恪遠離帝都,更不用說去那北境的荒涼之地。或許在他心中,尚有安排,欲讓吳王繼續扮演關鍵角色,只是草原上的挫敗讓此刻并非良機。
長孫無忌初次嘗試破局以失敗告終,部分文臣武將隱約洞察了陛下之意。然而北庭都護府的守護者之位空缺,即使是最無足輕重的一職,也需有人擔綱。
此時,何世民心中浮現出另一個人選——何承乾的嫡子,何厥,那位站在陰影中的少年,何樂為的親弟,兩兄弟間的關系錯綜復雜……
在帝國的諸多都護府中,盡管北庭都護府領土最廣,但其富饒程度卻可能最為低下。加之邊疆牧民時常違抗王令,這是歷史遺留的棘手問題,大唐更替并未能根除。自古以來,游牧民族南侵,一直是中原皇朝的夢魘,因此,被委任至此地的人必將承受巨大的不幸。
有些閑適的大臣私下為各都護府排名,首屈一指的是吐谷渾,地處大唐的經濟中心附近,且離長安城不遠,草原狀況尚可,年收入穩定在中等水平。
其次便是高句麗,土地肥沃,人口眾多,若被任命至此,生活無疑愜意無比。
最末便是北境的嚴寒之地,民眾桀驁不馴,氣候惡劣,任何人被派去那里,都將迎接嚴峻的考驗。
“何厥……”
當何世民在朝廷上首次提及這個名字,眾多臣子面色驟變,房玄齡也不例外,他睜開眼睛,兒子尚在高句麗,隨何樂為出征,雖非何樂為的心腹,卻密切關注其動態。
太子何承乾心思細膩,聽到父皇的話語,立即意識到新的威脅降臨,老皇帝似乎一刻不得安寧,剛解決掉大患,又要將小兒子推向風口浪尖。
何承乾與其長子嫡子間的嫌隙頗深,當初何樂為重生時,何厥還是個懵懂孩童,對世事無知。如今隨著年歲增長,加上周圍人的耳濡目染,這年輕人逐漸明白母親的處境...
何崇乾曾多次嘗試探查,試圖洞悉這位少年心中的秘密。然而,何家的血脈皆具三重智謀,即便這青年僅十余載,應對卻無懈可擊。但何崇乾隱約察覺,這份怨念,他并未忘卻。
少年時,其母被逐出東方宮殿,宮中宣稱她已受賜極刑,實則照料著侯君集的神秘子嗣。這位東宮的次子也曾暗中探尋,可惜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