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給我寫歌幫我輔導功課,甚至還給我發工資偶爾給我做飯吃,這不是小弟是什么?”
你確定這不是衣食父母?
“那,蒲潼人呢……”
離上晚自習還有段時間,記者顯然不打算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剛才還在,不過覺得我們太菜就回去了。”林予夕頓了頓,“我必須澄清,菜的不是我,我是初中校羽毛球隊的!”
“你什么意思?”
“你說我什么意思?”
記者揉了揉眉心迅速離開了操場,按她們的說法,蒲潼應該回教室了,但愿還來得及。
校園廣播的聲音是流動的,它從操場邊的喧鬧里滑出來,裹著樓梯間的竊竊私語,撞碎在教室揮動著的拖把上。
記者透過高三13班的后門窗戶,依舊沒能看到余惟的身影,其實她很想進去問問看,但看著一群還在爭分奪秒埋頭書寫的同學,她選擇停下自己的腳步。
只可到此,不可逾越。
知識經不起打擾,青春也是。
“你好。”
溫和的聲音讓正在偷窺的記者不由得一愣,她回頭看去,卻撞見了靜謐而乖巧的余紈紈。
“紈紈你好,方便接受一下……”
“方便的。”
余紈紈主動接上話頭,很顯然,她就是為此而來。
記者雖然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但還是及時調整好狀態,熟練地進入采訪節奏。
“我記得紈紈的藝考很順利啊,最近在忙著文化課嗎?”
“是的,感覺自己準備的還是不夠好,我應該用更好的面貌去面對高考。”
“紈紈是怎么看待高考的呢?”
這個問題可大可小,余紈紈也不自覺思考了很久。
“我的話……我覺得比起考試,高考乃至備考的經歷,應該是人生的第一場淬煉。”
“比起最后的結果,在這段經歷中培養出的調節能力,思維方式,認知水平才是最寶貴的經驗。”
高考確實很重要,但人生的容錯率也永遠比想象中更高。
記者聽的很仔細,因為紈紈真的成熟了很多,哪怕她有所預料,也被眼前這個如春風般的女孩嚇了一跳。
“那,你是怎么看蒲潼的呢?”
“他的話,一個普通人吧。”
余紈紈聽到蒲潼的名字還是微微怔了怔,不過回答的依然不假思索。
這個回答倒是出乎記者的預料之外,前面采訪的幾個人,都把蒲潼說的神乎其神,在最熟悉他的余紈紈這,又突然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普通在哪?
“他跟我,跟我們都一樣,上課的時候會打瞌睡,背書的時候會說悄悄話,四十度的天會吐槽垃圾學校沒空調……”
余紈紈似是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其實他偶爾也挺臭美,長個痘痘會念叨好幾天。”
這也不算蒲潼的另一面,因為每個鮮活的人都有這一面。
記者還是不太明白,可能有什么事,必須得讓她當面采訪蒲潼才能問明白吧。
“所以蒲潼他到底……”
“噓。”
余紈紈打斷了她的追問,反而指了指門口正上方的校園廣播。
電流聲滋啦一顫,拖著冗長的余韻,在樓間跌宕傳遞著,仿佛那電子人聲帶著雜音竭力呼告。
學校眾人對此習以為常,老舊的校園廣播總是這樣,時不時發出尖銳的爆鳴。
但今天似乎沒那么簡單,因為在短暫的電音后,本該銜接片尾曲的廣播卻罕見地出現了人聲。
“原定點歌環節點的是《明天你好》,廣播陸陸續續也放了十多次,承蒙厚愛,今天我親自唱首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