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又道“皇后還要照顧皇子皇女,太子就不必操心了。”
“皇子皇女有乳母照顧。”
“太子留在乾清宮也有貼身太監伺候。”
“”
朱翊鈞看看父皇又看看母后,最后說道“你們不要吵啦,我去住清寧宮。”
“不行”兩個人異口同聲。
皇后定然不敢違拗皇上的意思,最后還得隆慶拍板決定“皇太子暫住在乾清宮,
等到出閣讀書再搬到清寧宮。”
他只說出閣再搬出清寧宮,卻不說什么時候出閣。但按照規矩,皇太子八歲出閣,內閣還因此上了封奏疏,隆慶也并沒有理會。
雖然留在乾清宮,但孩子也不能總和父皇住在一起,隆慶便讓他住進了東暖閣,旁邊有昭仁殿,本是藏書用,讓太監收拾出來,做了皇太子的書房。
冊立皇太子儀之后,黃錦便不再掌司禮監事,臨行前,隆慶讓他推薦司禮監掌印太監人選。
黃錦推薦了馮保,認為這個小伙子,做事認真又踏實。當然,他認為這應該也是世宗的意思。臨終前,讓張居正入閣,提拔馮保為司禮監秉筆太監,也是為了重用朱翊鈞身邊的人。
不過,隆慶最終并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在高拱的進言下,陳洪又從御用監調了回來,繼續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
馮保雖然是司禮監秉筆太監,但他的主要工作依舊是給朱翊鈞當伴讀。
馮保知道,隆慶、高拱和陳洪都不大喜歡他,但那也沒辦法,一個是皇上,一個是皇上最倚重的大臣,一個是他的頂頭上司,他只能繼續茍著,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畢竟,張居正還在內閣當小弟呢。
朱翊鈞仍是每日上午讀書,下午習武。張居正早朝之后,就會來到昭仁殿。
課后,朱翊鈞問了張居正一個問題“張先生,什么叫京察”
張居正先是一愣,沒想到他會問關于朝廷的事情,隨后笑道“殿下是看了最近的奏疏嗎”
朱翊鈞點點頭,又半瞇著眼睛笑了起來“看起來,朝廷最近好熱鬧呢。”
張居正便向他解釋道“京察是吏部對在京官員的一種考核制度,洪武時期規定三年一考,后改為十年一考。弘治年間又規定六年一考。目的在于使各級官員能夠恪盡職守,澄清吏治。”
朱翊鈞又問“那考核的標準是什么呢”
張居正答道“以“四格”、“八法”為升降標準。”
“四格為守、政、才、年。每格按其政績列為稱職、勤職、供職三等。列一等者記名,可優先升任外官。”
朱翊鈞似乎對這個很感興趣“守、政、才、年分別是什么”
“守,是說操守,分廉、平、貪;政,則是政務,分勤、平、怠;才,乃分長、平、短;年則指年紀,分青、中、老。”
朱翊鈞聽后大笑“那張先生肯定是青”
自從先帝駕崩,張居正好久沒見他這么笑過了。也跟著揚起嘴角“我不在考核范圍內。”
“嗯”朱翊鈞歪頭,“為什么呢”
“因為四品以上官員上自陳疏,由圣上親自裁定去留。”
朱翊鈞點點頭“懂了,怪不得你們動不動就寫封奏疏向皇爺爺請辭。”
“”
那大家都是這樣,文人愛面子,用請辭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某些目的,以退為進,這是處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