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沒接他的話,朱翊鈞又問道“那八法又是什么”
“曰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曰老,曰病,曰罷,曰不謹。”
“年老、有疾者,致仕;罷軟無為、素行不謹者,冠帶閑住;貪酷,并在逃者為民;才力不及者,斟酌對品改調。”
這個京察聽起來就很有意思,仔細一想,更有意思。京察包括四品以下官員,而所謂的言官,十三道監察御史正七品,六部的六科都給事中也是正七品,給事中從七品。
平時他們位卑權重,管你內閣大臣還是封疆大吏,就算是御座上的天子,他們想罵就罵,想彈劾就彈劾。
成天挑撥是非的一群人,在京察的時候,也成了考察對象。
于是,朱翊鈞又問出了一個讓張居正意想不到的問題“有用嗎”
“”
那自然是,沒什么用。
張居正不答反問“殿下為何有此疑問”
這么一問,朱翊鈞其實也說不出個什么來,他只是憑直覺。京察的結果關系到升遷和罷免,利益相關,誰能保證結果絕對公平
聽起來,考核似乎十分細致,從前期的準備到結束,歷時至少半年以上,需要建言、咨訪、奏劾等多個環節,但其實,這其中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間。
按照以往的京察來看,被罷免或是降職的都是其他部門,言官們通常都是安然無恙。
官員之間互相隱瞞包庇都是常態,甚至已經逐漸發展成為黨爭的工具。
但今年的京察似乎與往年不同,因為今年主要負責京察工作的吏部尚書是楊博,嚴世蕃口中的三個聰明人之一。
朱翊鈞就住在乾清宮,時常能看到官員呈上的奏章,他對京察十分好奇,一直在關注這件事的進展。
半年之后,最終結果出爐,叫人大吃一驚。
平時誰都不敢招惹的言官,今年卻罷免了好一大批人。
很快,朱翊鈞就在一大堆奏折中,發現了最有意思的一封彈章,彈劾的對象正是楊博。
而呈上這封奏疏的人,朱翊鈞對他的印象也十分深刻,這個人叫胡應嘉。
這一次,胡應嘉彈劾楊博的內容是本年京察,罷免的官員中,沒有一個是山西人,而楊博就是山西人。他仗著手中的權力包庇同鄉,在京察過程中徇私舞弊。
這么一定帽子扣下來,楊博沒吱聲,另一個人卻坐不住了。
隆慶根本就不關心四品以下官員的京察結果,看到胡應嘉的這封彈章,他還有些摸不著頭腦。于是,宣高拱面圣,了解事情原委。
而高拱并沒有說什么,只是請隆慶將胡應嘉的奏疏發往內閣,由內閣處理此事。
隆慶非常信任和倚重他的老師,高拱說什么,他都深信不疑,高拱做什么,他也全力支持。
高拱的請求合情合理,正好隆慶也不想管這些破事,只要最后內閣給他一個處理結果就行。
憑著這么多年在世宗身
邊,見過無數朝中大臣明爭暗斗的經驗,直覺告訴朱翊鈞,事情并不簡單。
“父皇,”高拱走后,他問隆慶,aaadquo你知道這個胡應嘉曾經彈劾過高閣老嗎來aaa看最新章節aaa完整章節”
隆慶一臉茫然“是嗎,似乎聽高先生講過,卻不知其中原委。”
“去年年末,就是皇爺爺”
說到這里,話音戛然而止,朱翊鈞垂眸,長而濃密的眼睫毛輕顫了兩下。
隆慶知道,他想說“皇爺爺病重的時候”。他摸了摸兒子的頭“沒關系,你往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