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還在世宗身邊的時候就明白一個道理,這些大臣,絕不會平白無故舉薦官員,單純看重其能力和人品的,有,但不多。
絕大多數都是沾親帶故,要么是學生,要么是同鄉,要么是同年,要么沾親帶故。
朱翊鈞不用查也知道,這個李延,必定是高拱的人。那殷正茂,就應該是張先生的人。
這個殷正茂的履歷聽起來實在不值一提,一個言官,他能領兵打仗似乎李延看起來更靠譜一些。
自從高拱重回廟堂,隆慶對他可謂是信任有加,大事小情,凡是高拱和別人的意見相左,那必定是按高拱的意思來。
高拱本身性子急、脾氣爆,獨斷專橫、說一不一,李春芳這個內閣首輔都快被他擠兌成了吉祥物,陳以勤、殷士儋、趙貞吉等人更是敢怒不敢言。
既然高拱推薦了李延,隆慶自然沒什么好說的,即可命兵部開始調集兵力,籌備糧草,下旨讓李延負責平叛。
內閣大臣退下之后,朱翊鈞來到到隆慶身旁“父皇。”
隆慶摸摸他的腦袋“鈞兒想說什么”
朱翊鈞說“我覺得那個李延不合適。”
隆慶向來都會認真聽取他的意見,從不因為他年紀小而輕視他“怎么不合適”
朱翊鈞說“他至少做了三年兩廣總督,就像高閣老說的,與叛軍交戰多次,這么久以來,非但沒能平定叛亂,反而讓人打到了首府,那我只能想到兩種可能。”
“哪兩種”
“第一,他沒這個能力,第一,他在養寇自重。”
“不管是兩種情況中的哪一種,李延都不適合負責這次平叛。”
隆慶又道“你認為殷正茂更適合”
朱翊鈞誠實的搖了搖頭“我也不知道殷正茂合不合適
,但他是張先生推薦的人,那就一定有他的理由,不如咱們叫張先生回來,再問一問。”
“行”隆慶吩咐一旁的太監,“選張居正覲見。”
大家明明一起從乾清宮回文淵閣,半途張居正卻單獨被皇上叫了回去。高拱就知道,事情有變,興許還是因為皇太子的緣故。
果不其然,回到文淵閣不久,隆慶的諭旨就下來了,升任殷正茂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廣西,全面負責平息叛亂。
殷正茂的履歷就擺在那里,三十五歲才考中進士,也沒當過什么大官,唯一與軍事有關的職務是做過三個省的兵備副使。
但張居正堅定的認為殷正茂就是此次的最佳人選,并且愿意為其擔保,若殷正茂不能平定叛軍,他愿一同領罪。
朱翊鈞與張居正一同離開乾清宮,兩個人走在空曠的廣場上,朱翊鈞見他心事重重,便去拉他的手,安慰道“張先生放心吧,就算殷正茂沒能完成這次平叛的使命,我也不會讓父皇治你的罪。”
張居正笑著搖了搖頭“我一點也不擔心此事。”
朱翊鈞疑惑的看著他“那你在憂心什么”
張居正說“近來國事繁多,憂慮之事自然也多。”
這話一聽就是敷衍,張居正不愿說,朱翊鈞也不多問,只是握了握他的手“近來早晚天涼,先生一向體弱,要保重身體,別太操勞。”
這兩天氣溫驟降,確實有了幾分寒意,但學生這番話卻讓張居正心中升起一股暖意。
這小家伙總是這樣,猝不及防叫人動容。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