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第二日進講結束,老師沒有拖堂,學生倒是把老師留了下來。
朱翊鈞拿出海瑞的奏章,對張居正說道“我對這個一條鞭法不是很了解,張先生可以給我細講一下嗎”
他才十一歲,連大明帝國現行的賦稅制度都還沒有搞明白,竟然會對“一條鞭法”感興趣,這讓張居正十分意外。
意外過后,仔細一想,朱翊鈞就是這么一個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只要他對一件事物感興趣,就一定要刨根問底,弄明白為止。
他能對新政充滿好奇心,這對于張居正來說,求之不得,他要聽,張居正自然要細細的給他講明白。
“殿下可還記得,上次,咱們在講清丈土地的時候,提到了黃冊和魚鱗冊。”
朱翊鈞點點頭“記得,黃冊以每戶登記人丁,魚鱗冊則是繪制了各地的農田。”
“沒錯,所以大明的賦稅及徭役制度主要就是以黃冊和魚鱗冊為根據。”
“首先是田賦,也就是按田畝產量的一定比例征收賦稅,這叫稅糧。”
朱翊鈞問“比例是多少”
張居正看著他,笑得包容又寵溺。他只是個孩子,生長在深宮,錦衣玉食的皇太子。長這么大還未見過田地,更為見過農民耕種,能問出這樣的問題并不奇怪。
“根據年景和地方不同,朝廷在全國征收的田賦也不同,每年都會對不同地方的土地進行評估,確定其應納的田賦。田賦的征收主要是按照田地的面積收取,魚鱗冊上也分了土地等級,征收比例也不一樣。”
“按照太祖高皇帝的祖制,全國大部分地區,在十之有一,而江南地區稍多一些,通常在十之二。”
朱翊鈞又問“是因為江南乃富庶之地嗎”
張居正搖搖頭“是因為一個人。”
“誰”
“張士誠。”
馮保站在一旁,心道“張閣老,你是真敢說。”
朱翊鈞笑道“我知道此人,當年太祖高皇帝打天下,此人盤踞江南,負隅頑抗。”
張居正就說道“所以太祖高皇帝規定,此地賦稅高于其他地區。”
這個因果關系,他沒有明說,但朱翊鈞也聽明白了,這是一種懲罰性的賦稅。
朱翊鈞點點頭,又問道“那徭役呢”
“徭役有里甲正役、均徭和雜泛差役。其中以里甲為主干,以黃冊登記的每戶為依據,戶又按丁糧多寡分為三等九則,作為編征差徭的依據。”
“丁,指十六至六十歲的合齡男丁,糧指田賦。糧之多寡取決于地畝,因而徭役之中也包含有一部分地畝稅。”
朱翊鈞嘆一口氣“聽起來好復雜呀。”
“沒錯,頗為繁瑣。”張居正與他解釋,“明興以來兩百年,土地發生巨大變化,徭役制度破壞殆盡,推行新政,化繁為簡,勢在必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