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歪著頭“他們是怎么知道即將要發生日食的呀,還能精確到幾時幾刻”
隆慶一臉懵,經筵日講稍微燒腦一些的權謀他都聽不明白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更何況日食月食的推算“由欽天監推算所得,半年前,他們就提過一次。”
“哇”朱翊鈞更驚訝了,“原來半年前就知道了。”
朱翊鈞并不是每日都來乾清宮,自然也不是每一封奏章都能看見,至少隆慶所說的這封半年前,關于欽天監對日食的預測,他就沒看到過。
隆慶又道“算錯了,先說二月初一,又說正月二十九。”
今年的正月有三十日,這差了足足兩日,誤差之大,換了世宗,廷杖八十都算皇上開恩,但隆慶脾氣好,也沒說要治罪。
朱翊鈞更好奇了“這就竟是怎么推測出來的,為何會出錯呢”
這問題隆慶沒法回答,他在思考另一個問題“也不知該不該救護”
說著,他又抬起頭,意味深長的看了兒子一眼。想起當年,朱翊鈞出生那日,京城兩個月沒下一場雪,欽天監監正要被世宗斬了祭天,朱翊鈞的出生,讓北京城降下一場及時雪,也讓欽天監保住性命。
讓隆慶感慨的是,因為此事,與他許多年不曾見面的父皇,堅信他兒子是大明的祥瑞,破天荒的給他兒子辦了百歲宴,還御賜名字,周歲之后,就接入內廷親自撫育。
“父皇父皇父皇”
隆慶在走神,朱翊鈞叫他,他沒聽見,這小家伙硬是鍥而不舍的一遍一遍喚他。
隆慶吩咐身邊的太監“快快,給太子備些他愛吃的點心,把嘴堵上。”
“哎呀”朱翊鈞挽著他的手臂,“父皇,我不吃點心,我想見一見欽天監監正,可以嗎”
隆慶問道“見欽天監監正做什么”
朱翊鈞笑道“看看需不需要救護呀。”
隆慶說“行,那你就替父皇見見吧。”
皇太子見欽天監監正,這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作為唯一能與“天”溝通的機構,對“天意”擁有唯一解釋權,參政是大忌。
隆慶一向遲鈍,又寵溺兒子,并不介意這些。
中國對宇宙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稱為“世掌天文之官”。之后,歷朝歷代,都有類似官職,只是名稱不同,主要職責都是“掌天時、星歷,凡歲將終,奏新年歷,凡國祭祀喪娶之事,掌奏。”
在明朝,這一機構就稱作欽天監。
與朝廷其余諸司不同,因為不參政,欽天監也不需要通過科舉選拔,而是通過世家傳承,子承父業,且改遷他官,非特旨不得升調、致仕。
若民間有這方面特別突出的人才,也可破格錄取。嘉靖年間,一些官員為了討好世宗,推薦許多道士充任欽天監。
當日午后,欽天監監正就來了清寧宮。此人名叫楊宏亮。
楊宏亮并非只身前來,他身后還跟了個非常年輕的
欽天監官員,叫楊汝常,是欽天監天文科從九品屬官,職掌觀察晴雨風雷、云霓暈珥、流星異星等天象及氣候。
欽天監監正面見皇太子,卻帶了個從九品的芝麻官,從姓氏就不難看出,他們是父子。
楊宏亮一進入清寧宮的正殿,就帶著兒子給朱翊鈞行了個大禮,叩謝皇太子當年救命之恩。
朱翊鈞連他的面都未曾見過,白白得了楊家這么大個人情,怪不好意思,想了想,要不就給賜個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