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張居正還給朱翊鈞準備了一個萬能答案“若事情復雜,難以抉擇,陛下只管推給內閣,讓內閣處理便是。”
朱翊鈞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然而,到了早朝上卻又是另一番情形。
早朝,是皇帝每天早上必須完成的考勤,哪怕皇帝只有十二三歲,也不例外。
朱翊鈞身著龍袍,頭戴翼善冠,端坐在龍椅上。文武百官跪拜行禮,三呼萬歲。
必不可少的儀式之后,又到了每日早朝的保留節目吵架。
百官分成兩個或多個陣營,你一言我一語,屁大點事都能吵得不可開交。
以前,穆宗頭天晚上縱情聲色,第二天坐在這里神情木訥,大臣們爭論些什么他一點興趣也沒有,只覺得他們吵死了,想讓他們趕緊閉嘴。
朱翊鈞和穆宗相同,也不太相同。
相同的是,他也坐在那里一言不發,聽他們吵。不同的是,穆宗只覺得煩,而朱翊鈞卻覺得有趣。
他天生就是愛湊熱鬧的性子,聽人吵架也能聽得津津有味。
這些大臣個個都是飽讀詩書,有什么話從不明說,要拐彎抹角,話里有話,既想要表達觀點,又怕被政敵抓住把柄。
聽得多了,朱翊鈞很快就能從他們的爭論中分析出許多信息,誰和誰是一伙兒的,誰在以退為進,誰在渾水摸魚,誰純粹是個混子,他都一清二楚。
這些人吵完之后分不出個勝負,最后都得一起看向朱翊鈞,要皇上做決定。
看他那一臉不知所云的模樣,大臣們還以為他和他的父皇一樣,會把事情推給內閣。
然而,他們這位十三歲的小皇上從不按套路出牌,喜歡當場做決定。
皇上還沒有親政,大家只是按照高閣老的要求,
向皇上揍請,按照默契,皇上應該將此事交給內閣,由高閣老處理,這怎么還不按套路出牌。
朱翊鈞見他們臉上露出驚訝又為難的神色,就在心里發笑,面上卻不動聲色,甚至有些茫然“怎么不是你們詢問朕的意見,現在又要抗旨不成”
嚇得一眾官員趕緊給他跪下來,誠惶誠恐的喊aaadquo臣等不敢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朱翊鈞心道不敢就對了,面上又和顏悅色的讓他們起來“此事就這么定了。”
就這么定了。
高拱也蒙了,是他說要皇上臨朝聽政,親自回答大臣奏請不假,但沒說讓皇上把決定都做了。
皇上做了決定,那他做什么
朱翊鈞一直留意著高拱的神色,見他吃癟就感覺通體舒暢。中午到慈寧宮用午膳,還把這事兒跟皇太后提了一嘴。
自從穆宗駕崩,皇太后一直郁郁寡歡,只要日講講官不拖堂,朱翊鈞都會從東邊的文華殿,穿越半個紫禁城,來到西邊的慈寧宮,陪伴皇太后用午膳。
有大臣上疏建議,讓皇太后住在乾清宮,方便照顧皇上起居,被朱翊鈞拒絕了。
他獨自在清寧宮生活了好幾年,身邊的太監都是當年萬壽宮的老人,伺候了他十多年,哪里還需要皇太后照顧。
再說了,他還有一雙弟妹,皇太后已經夠辛苦了,不必為他分心。
朱翊鈞一走進正殿,就看到皇太后坐在窗邊愣神,深情哀婉,眼中似有淚水涌動。
雖說已經貴為皇太后,其實,今年也不過三十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