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卻對這個陳有年很感興趣,看了他的履歷,他的父親陳克宅是嘉靖朝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后來巡撫貴州,鎮壓苗王叛亂有功,陰其子陳有年入國子監。
陳有年是嘉靖四十一年進士,受刑部主事,后升遷吏部郎中,一直以來為官清廉正直,在官員中口碑很不錯。海瑞在江南推行一條鞭法,被許多言官彈劾,他還曾替對方說過話。
朱翊鈞想了想,扣下了他請辭的奏疏,把人宣來文華殿問話。
陳有年叩拜之后,朱翊鈞也沒讓他起來,自顧自的寫完一幅字,收了你,放下寬袖,這才問道“你和成國公有什么恩怨”
陳有年回道“沒有。”
朱翊鈞說“那就是和成國公府其他人結怨了。”
陳有年又道“也沒有。”
朱翊鈞疑惑道“那你干嘛這么針對人家”
陳有年擲地有聲的回道“身為驗封清吏司郎中,封爵是否符合祖制本就是微臣分內事。”
朱翊鈞又道“朕說過,這是朕給成國公府的恩賞,不算你失職。不合祖制,那是祖宗沒預料到現今朝廷的情況,咱們稍作修改。”
“那個詞兒叫什么來著”他看向一旁的馮保,忽然想起來了,“與時俱進。”
陳有年實在覺得這個隨口就要修改祖制的小皇帝實在荒唐“微臣勸阻不了陛下,是微臣之過,只能請辭。”
朱翊鈞問他“你為何做官”
陳有年想也不想就回答道“濟世安邦,造福于民。”
“不對,不對,”朱翊鈞說,“依朕看,你是為了在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給皇上添堵。”
“若是皇上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合你的心意,你就要撂挑子走人。”
“濟世安邦,造福于民你心里哪來的邦,哪來的民你心里只裝得下你自己那點好名聲。”
“你的父親陳克宅在貴州平定叛亂,那才叫濟世安邦,造福于民。”
“你呢,你在一個公爵死后追封的問題上,與皇上賭氣,動不動就謊稱病了,要回家休息。”
“真到了國家和百姓危難之際,也指望不上你。”
“你比起你的父親,那可差遠了。”
“朕聽說,你的先祖是宋朝名臣陳康伯。以后也別跟人提這事兒,陳康伯也覺得丟人。”
朱翊鈞一頓輸出,絲毫不給陳有年辯駁的機會,最后把他的那封請辭的奏疏丟到他的跟前“回去好好想想,你若堅持有病,非得回家休息,朕也不攔你。往后,你若改變主意,可就回不來了。”
“若是想通了,還有匡扶社稷,經世安民的抱負,朕饒了你這次,就當什么也沒發生過。回到吏部,照常辦差。”
“別動不動就說請辭,朕不喜歡被人威脅。”
下來之后,朱翊鈞就告訴張居正“先生,我覺得考成法還應該加上一條。請辭的官員,若要再為官,須得重新參加科舉考試。”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