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舉薦兵部右侍郎汪道昆,前往薊州簡約這次練兵,他與張居正是同年進士,曾在浙江、福建一代做官多年,與譚綸、戚繼光、俞大猷、劉顯、王崇古都頗有交情。
當年戚繼光在義烏募兵,汪道昆時任義烏縣令,正是有了他的鼎力配合,戚繼光才能順利在義烏招募士兵。
不僅如此,在浙江時,他還親自組織當地百姓習武練兵,抵御倭寇。
除此之外,汪道昆在文學上的造詣也非常高,可與文壇領袖王世貞齊名。
他之所以與譚綸、戚繼光私交甚篤,除了曾經一同抗倭之外,也因為在詩詞上有共同愛好。
巧合的是,汪道昆也是徽州歙縣人,與殷正茂不僅是同年,也是同鄉。
出發之前,朱翊鈞還對汪道昆說道“到時,帶上你刊印的詩文集,朕在路上看看。”
除了汪道昆,新上任的錦衣衛都指揮使趙夢祐負責護衛圣上安全。朱翊鈞還點名成國公朱時泰父子、英國公張溶父子、平江伯陳王謨父子,還有他表哥李承恩一同前往。
其實,朱翊鈞還想著讓張居正和他一起去,看看他們這兩年來整飭邊防的成果。
但張居正身為首輔,整個帝國大小事務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況且內閣只有兩位輔臣,他實在走不開。
朱翊鈞笑道“那我還想帶一個人去,張先生答不答應”
張居正猜到了他想帶誰“陛下是想帶上懋修”
朱翊鈞搖搖頭“懋修要考狀元的,讓他在家里好好讀書,我想帶上簡修。”
這倒讓張居正有些意外“簡修”
朱翊鈞點點頭“他也十三歲了,帶他出門見見世面。”
他是真把張家兄妹幾人當親人一樣照顧,事事都想著他們。
張簡修聽到這個消息,開心得一蹦三尺高,被張居正瞪一眼,又老實了。
等他爹一走,他又嘚瑟起來,在哥哥姐姐面前蹦跶“嗚呼皇上要帶我出門去咯”
“大哥二哥三哥,你們就乖乖留在家里讀書吧。”
“姐姐,我聽說劉家又來提親了。”
四人不理他,各自散開,回了自己的小院。
張簡修年紀小,第一次出遠門。他性格活潑,不愛讀書,沒什么心眼,張居正對他頗有些不放心,叫來跟前反復叮囑,不能丟了張家的顏面,更不能在皇上面前失憶。
翌日清晨,他就跟著張居正進宮去了。朱翊鈞一見他就樂了“怎么還拿著劍”
張簡修說“我保護陛下”
朱翊鈞嗤笑一聲“接不了我三招,怎么保護我”
張簡修自己也有些心虛,齜著牙憨笑“這是我的心意嘛。”
朱翊鈞摸摸他的腦袋,笑道“咱們簡修長大了。”
京師到薊州一共也不到四百里路,快馬加鞭,一日就能到,但他們人多,走了兩日。
路上,朱
翊鈞果然翻起了汪道昆的太函集,看了一會兒,又和汪道昆閑聊起來“聽說,汪侍郎對南戲也頗有研究。”
汪道昆躬身一揖“不敢,只略知一二。”
朱翊鈞又道“拿給朕瞧瞧。”
“臣并未隨身攜帶。”
開玩笑,給皇上看看詩詞文章倒也無妨,看那些情情愛愛的戲本子,要是被首輔知道了,豈不要叫去文淵閣挨頓罵。
朱翊鈞又道“那你給我講講吧。”
“”
汪道昆的雜居集,開篇就是高唐夢,講楚懷王夢中臨幸巫山神女,講不了一點。
朱翊鈞也沒為難他,留下他的詩詞集慢慢看,便讓他退下了。
夜里,駐蹕行宮,朱翊鈞先讓陸綵快馬到薊州,傳口諭給戚繼光,明日他和譚綸前來迎駕,閑雜人等都不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