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好不容易出一趟門,一個人用膳沒意思,便召來李承恩、張簡修陪他一起吃完飯。
想到李承恩這時候肯定和朱應楨在一起,又吩咐王安“讓朱應楨和陳胤征一起來吧。”
陳胤征是平江伯陳王謨的次子,他上面有個兄長,將來輪不到他承襲爵位,但朱翊鈞讓他同行,是因為陳胤征的母親,平江伯的繼妻,是皇太后的妹妹,朱翊鈞的小姨。
陳胤征是他表弟。
同樣是母家的表兄弟,陳胤征和李誠銘截然不同。李偉是外戚,祖上雖然也隨成祖參加過靖難之役,但幾代人過去,家族早已沒落,憑著女兒獲封爵位。
平江伯不一樣,陳王謨的祖先是陳瑄,曾經多次隨藍玉征討南番、越巂,又多次鎮壓西南土司叛亂。
建文四年,陳瑄統領水師,鎮守南京江防,燕軍抵達浦口,陳暄主動率水師迎降,使燕軍順利渡江,攻入南京。
燕王稱帝,他也因此受封平江伯,世代承襲。
陳胤征的父親陳王謨,多次率軍討伐叛亂,是京城這些承襲爵位的勛貴中,少有的能領兵打仗,并且憑借軍功加太子太保的。
這個姨夫很能打,表弟也不錯。雖然比朱應楨小兩歲,但兩個人比試時,有來有往,絲毫不落下風。
朱翊鈞拉著李承恩坐在石桌,一邊飲茶一邊看那二人比試,一邊看,還一邊滿意的點點頭“功夫不錯。”
李承恩也附和道“小小年紀,能與應楨打得難舍難分,屬實難得。”
朱翊鈞道“襲爵輪不上他,蔭錦衣衛倒也不錯。”
李承恩笑道“陛下是想把他留在御前。”
朱翊鈞喝了口茶“我也想讓哥哥留在我身邊呀,可惜姑姑肯定不舍得。”
李承恩被他說得嘴角止不住上揚,怪不好意思,只得喝茶來掩飾。
那邊,二人打了個平手,互相抱拳。站在朱翊鈞身旁的張簡修躍躍欲試“我也想跟他們比試一下。”
朱翊鈞回頭看他一眼“不怕挨揍,你就去吧。”
張簡修還真不怕,上
去就和陳胤征打了起來。朱翊鈞目光一刻不離的盯著他倆。忽然發現,這大半年,張簡修進步挺大,一招一式竟也有模有樣。
不過,他畢竟比陳胤征小一些,二人切磋數十招,陳胤征一掌襲來,張簡修躲避不及,挨了這一下,往后退開數步。
本作者天予昭暉提醒您最全的大明皇孫的團寵日常盡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朱翊鈞放下茶盞,身影一晃,就站在了張簡修身后,一把摟了他的腰,以防他摔倒。
陳胤征一看驚動了皇上,惶恐的上前,躬身,正要給張簡修賠禮,朱翊鈞抬手攔住他“行了,瞧你那一頭汗,過來喝杯茶。”
太監重新上了水果點心,石桌旁就四個墩子,朱翊鈞、李承恩、朱應楨、陳胤征四個人坐著閑聊,張簡修年紀最小,只能站在朱翊鈞身旁。
張簡修站著站著,有點困了,偷偷打了個哈欠,朱翊鈞便往他嘴里塞了顆冬棗,張簡修低頭沖著他傻樂。
翌日中午,朱翊鈞到達薊州湯泉,譚綸和戚繼光到城外迎駕。朱翊鈞倒也不啰嗦,一到行宮就召集他們議事。
朱翊鈞先聽譚綸匯報了最近薊遼兩地諸事,薊鎮這邊他倒是不用太操心,一來,俺答稱臣,勢力大不如前。二來,戚繼光治軍有方,驍勇善戰,蒙古人只敢小規模騷擾,不敢大舉進犯。
朱翊鈞真正擔心的是遼東,雖然李成梁也很能打,但朱翊鈞始終對他不太放心。
倒不是怕他起異心,而是李成梁這個人,說好聽點是有些激進,說直白一點就是貪攻。
不停地挑起戰爭來刷軍功,把斬首多少人,當做戰績的一部分,甚至屠城,殘殺普通百姓充人數。
一味的屠殺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激化矛盾。朱翊鈞和張居正都不想打仗,在他們心里,經濟發展才是第一位。
譚綸作為薊遼總督,是李成梁和戚繼光的直接上司,朱翊鈞特別叮囑他,加強邊防,對蒙古和女真各部的滋擾和進犯零容忍之外,一定要對遼東李成梁有所約束,別讓他主動挑事。
而后,朱翊鈞又聽戚繼光匯報了這次練兵的部署。十六萬大軍已悉數集結湯泉,在城外駐扎。
朱翊鈞對他這個“對壘之練”還有一點疑問,正好讓他當面解惑“為何把地點懸在湯泉”
戚繼光答道“回陛下,臣等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面第一,此地距離京師不算遠,陛下不必舟車勞頓。”
“第二,此地就在總兵府外,方便調遣軍士。”
“第三,湯泉城外這一代地勢開闊,能讓十六萬大軍實施布陣,車、騎、步兵士協同作戰。”
朱翊鈞聽出來了,戚將軍務實,第三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