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如今在當地老百姓心中的口碑爆棚,海青天的名聲不是吹出來的,許多人托關系找官員彈劾他,最后都被壓了下來。倒是這些地主豪強,要么遷到別處去了,要么被海瑞治得服服帖帖,再不敢為非作歹。
其實張居正并不喜歡海瑞這樣太過剛正不阿的人,凡是也不知道變通。上輩子身為首輔,他就讓海瑞回家閑著,沒給他官做。
但他受到朱翊鈞的啟發,認為海瑞這樣不知變通的人,并非一點用處沒有。作為道德模范,他的事跡百姓口口相傳,全國都已經聽說了他“魚肉鄉紳”的光輝事跡。
把合適的人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去做適合的事,才能事半功倍。
海瑞這樣的名聲,調往別處擔任巡撫,推行新政,百姓擁戴他,對于當地的地主豪強也有威懾作用。
離開應天府,他又被調去了湖廣,仍舊負責清丈土地,推行一條鞭法。
朱翊鈞即位兩年半,一切都進入了正軌,張居正仍舊不辭辛勞的主持國政,他這個皇帝的書也讀得差不多了。一十位翰林院侍講侍讀輪番日講經筵,講了上句,他便能接下句,引經據典、侃侃而談,將圣人先賢的觀點闡釋得明明白白。
“”
過完年的第一天,朱翊鈞向他的一十位老師頒布了一道諭旨即日起,經筵講官從一十人,取消到五人,分別是張居正、呂調陽、馬自強、申時行和沈鯉。
沈鯉是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高拱是他的坐師,但他和程文、韓楫不同,他從不私下拜訪高拱,所以,也不討高拱喜歡。
高拱不喜歡,但朱翊鈞還挺喜歡他。因為他講課有意思,總能講些他當官以前的趣事,朱翊鈞每每聽得津津有味。
比如,沈鯉就曾經對他說過這樣一件事。嘉靖三十一年,沈鯉鄉試中舉。
那一年發生了河南最大的一次叛亂,首領師尚詔帶領叛軍,攻占了沈鯉的家鄉歸德府,不久向西逃去。
沈鯉認為師尚詔一定會再來,急忙告訴駐守的大臣,捕殺城中與賊民勾結之人,嚴加防守。師尚詔果然帶兵返回,逼近城池,看見有了防備,方才離去。
朱翊鈞認為他雖然是個文臣,但是也頗有膽識和謀略,說不得以后
也能像胡宗憲、譚綸、王崇古一樣,做個總督。
但沈鯉庶吉士出身,學霸中的學霸,奔著入閣拜相去的,與總督這樣的封疆大吏不是一個方向。
而且沈鯉為人也特別正派,從不與大臣或是宦官私下結交,管你是元輔還是皇帝伴讀,在他眼里都一樣。
不過,這不都不重要,朱翊鈞大量縮減講官自有的原因。
沒過幾日,朱翊鈞就病了,宣太醫前來診治這可是個稀罕事,皇上從小到大就沒生過幾回病,召見太醫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偶爾給他診個平安脈,都說他脈象調和,龍體康健。
他一個習武之人,體內氣血充盈,大冬天著單衣雪地里練功,出一腦門汗,寒風一吹,噴嚏都不曾有一個,比牛還壯。
張居正和皇太后都很詫異,皇上怎么突然就病倒了,還病得如此嚴重,須得臥床休息
朱翊鈞難得生一會病,還病得十分矯情,太醫院幾位德高望重太醫來給他診治,他連手也不伸,就把人轟出去了。
皇太后心急如焚,又宣來她最信任的太醫連成玉。
這位連太醫來頭可不小,當年裕王妃正是因為他的調理,才誕下朱翊鈞這個皇孫,讓世宗和穆宗父子倆的關系得以緩解。
后來裕王妃大病一場,也是得了他的救治,慢慢康復,又誕下潞王和瑞安公主這一雙可愛的兒女。
皇太后對他,那可是信任有加,朝中大臣凡是有個頭疼腦熱,也只有皇太后十分器重之人,才會讓連太醫前去診治。
朱翊鈞裹著被子,面朝里躺著,無論皇太后怎么好說歹說,他就是不伸手。
皇太后見他面色蒼白,心疼不已,忍不住落下來淚來“你不讓太醫診治,如何給你開方子。”
“你這孩子,都病了,怎么還不讓人省心”
朱翊鈞可算轉過頭來,皇太后抬手,想要摸摸他的額頭,卻又被他偏頭躲開,嘴里有氣無力的哼哼“不舒服。”
皇太后只得收回手。
朱翊鈞看向那位連太醫,目光落到他身后一個背著藥箱的年輕人身上“你來。”
若不是他這么一直,皇太后都不曾注意到這個年輕人。目測不過一十上下,像個學徒。
朱翊鈞又道“讓他給朕診脈。”
皇太后不由得提高了音量“你別鬧了”
她一兇,朱翊鈞就露出可憐兮兮的目光,模樣愈發虛弱。
皇太后只得壓了壓火氣,問連成玉“此人是誰”
連成玉回道“是臣的長子連思盛,太醫院吏目。”
太醫和欽天監一樣,不用參加科舉,都是子承父業,世代襲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