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整個西北,因為地理和氣候原因,越是往西走,越是荒涼,風沙大、雨水少、地勢崎嶇,連年旱災,別說富饒,老百姓能吃口飽飯都不容易。
進入成都,那又是另一番景象。從人跡罕至的崇山峻嶺,到繁花盛開的錦官城,仿佛進入了世外桃源。
這里有廣闊的平原,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江水環繞,物產富饒,孕育出蜀地獨特的人文氣質,“天府之國”名不虛傳。
朱翊鈞道“唐人曾言天下之盛,揚為首又說揚一益二,說的便是揚州與益州是當時遠超長安、洛陽的兩處富庶之地。”
“如今看來,古人誠不我欺。”
李白說“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朱翊鈞城內城外四處走走看看,成都的市井生活,那可比當皇帝還逍遙自在。
春天早早的就到了,到處鳥語花香,人們不愁吃喝,連茶館、酒肆、戲樓也比別處更多、更熱鬧。
郊外隨便一處涼亭,文人談古論今,吟詩作賦。隨便一處古跡,就能發現古今名士的題詞、碑刻和畫作。
蜀地人民如此安逸、松弛的生活狀態,實在叫人心向往之。朱翊鈞每天出門游玩,青城山、都江堰、眉山他都要去走一走,看一看,順便在城外看當地百姓忙著春耕。
這里不種小麥,種水稻。一群老少爺們兒圍在田間,比較誰的秧苗更好,這個說“我的飽滿”,那個說“我的健壯”還有人說“我的防蟲”七嘴八舌,一時間爭論不休
,也沒個定論。
朱翊鈞看得新奇,過去湊熱鬧,看到旁邊有個籃子,便拎了起來“我覺得這個最好。”
眾人轉頭,看了看他,又看向他手里的籃子,看起來好像也沒什么特別的,便問道“這有什么好”
朱翊鈞笑得很自信“哪里都好。”
有人上下打量他,見他身著錦衣,纖塵不染,一看就不是干農活兒的“你種過地嗎”
“沒有。”
“沒種過你知道什么好壞。”
朱翊鈞站在中間,個頭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頗有氣勢的揚了揚下巴“別管,我就是知道。”
這時,一個背著孩子的農婦過來,指了指朱翊鈞手里的籃子“這是我的。”
“噢”朱翊鈞趕緊把籃子遞還給人家,“你這秧苗最好,到了秋天,一定豐收。”
婦人笑瞇瞇的看著他“真的假的”
“真的,相信我。”
婦人很樂觀,只當他是玩笑“你一看就是富貴人家的小公子,那就借你吉言了。”
她又把手中一個小竹籃塞給朱翊鈞“這個給你吃。”
朱翊鈞低頭一看,滿滿一籃子枇杷個大、圓潤、飽滿,比宮里的貢品新鮮。
朱翊鈞找了個地勢較高的地方,坐下來,一邊吃枇杷,一邊看百姓插秧。
這種春耕時節的忙碌場景,實在賞心悅目,讓人有種欣欣向榮,國泰民安的幸福感,朱翊鈞一連看了好幾天,越看越上頭,有點不想走了。
舒適安逸的地方真真是消磨人的意志,小住半個月之后,朱翊鈞決定啟程往東走。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