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現在放棄了這個想法,不過還有人一直這么認為,包括其他的那些我,特別是我聽了你的講述,感覺另一個我正行走在這條路上。”
張御道:“可天夏發現的那些神子,恰恰只有靈性意識,軀殼是隨時可以更替的。”
鄒正道:“那只是過程,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獲取更好的軀殼,只要他們還存在,還在天夏之中,就一定會走向寄附修道人的道路。這是立造他們的人所賦予的本能,所以他們大多數人要有機會,必然是會這么做的。”
張御不禁點頭,這些神子的確是這么做的,哪怕獲得了一定的身份地位,除了少數蟄伏不動,或者有心無力外,大多數其實都想以此為跳板占據新的軀體,畢竟地位較高的人更容易接觸到修道人。
他想了下,又道:“義父所重的是心靈意識,而過去注重的則是軀殼,那以圣者族類的技藝,為何不是兩方面都有兼顧?這里面有什么原因么?“
鄒正道:“這也正是我下面要說到的,圣者族類不是不想雙方兼顧,而是現實不允許,因為在濁潮影響之下,這是不切實際的。
我們曾經合力塑造過一個完美的軀殼和完美的意識,但是絕對的完美也就意味著無法適應更多的變化,也即是說她的變化已經走到了盡頭,她曾經是我們寄托的希望,但在濁潮到來后便即崩壞了。
所以過去,圣者族類對于立造神子,一直是在左右搖擺之中。”
張御不禁詢問道:“義父,圣者族類為何執著于立造生靈?’
鄒正道:“因為圣者族類認為,想要獲得至高的力量,并與之融合為一體,使自己成為至高,那么必須有承載其力量的載體。但是圣者自身的力量已經走到了盡頭,三位長者沒有一個能夠再往上走了。
而尋常的圣者,也做不到成為長者,所以自圣者族類誕生之后,祂們就一直在試著研造出完美的生命。”
張御此刻留意到,鄒正談論到圣者族類和長者的時候,一直是在用祂們,而不是我們,這種卻是下意識的將圣者族類與自己隔離開來了,自己這位義父此世對天夏的認同無疑更高一些。
鄒正繼續言道:“修道人的情形我也從荀先生那里了解到了一些,修行也是要一定的門檻的,對于許多人來說并不友好,這個意識的補足,可以使天夏許多人為之受益。
很多無法修行的人,若用了此法,或能入道,就算不走修行之路,自我意識的補足,缺陷的修復,也能使人走得更遠。”
張御雙袖一抬,道:“若是此法可行,我當代天夏謝過義父。”
鄒正卻是伸手一按,微笑道:“小郎,這是我給你的,所以你不必謝,但是也有我給天夏的。
我方才和你說,早前圣者族類打造了一個完美的生靈,其中包括了完美的意識,因為抵抗不了濁潮,所以這是一個過時的技藝了。但是過時的技藝未必沒用。”
他頓了下,道:“在天夏有濁潮可以干擾到此生靈,但是在元夏卻是不同的,我聽你言,元夏是一個極度重視規序的地界,那么正好可以用這類靈性意識投入此中。”
張御思索了一下,道:“只這里有個妨礙,元夏有自己天序護持,此意識入內,會否被排斥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