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他的境界又突破到了第六境山水境。
儒道山水六境,即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靜,智者動,動靜之間,諸人得見諸法,大道進矣
之后李往又連續登上了第七、第八、第九級天梯,接連突破了第七境、第八境、第九境,最后站在了金色天梯的第十級上。
儒道第七境不讓境,此境之道,乃為“當仁,不讓于師”。
第八境歲寒境,則為“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第九境天命境,則出自至圣先師“五十而知天命”。
此三境,大道之意分別在明人、地、天。
道門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說。
儒道亦需辨析天、地、人之理。
譬如亞圣之論天時、地利、人和。
荀子之言“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即天地有常,自有其數。
唯明天、地、人之道,方可問大道。
從第一級天梯開始,直至第十級,都無有任何阻力,李往矣一步一臺階,一階一破境,也沒有任何的關隘。
眼下,他已然站在了第十級天梯上。
腳下之境界,乃是聞道境。
朝聞道,夕可死矣
這是所有修行求道的讀書人,畢生追求的一種境界,李往矣無有任何阻礙,輕而易舉地便登臨了這一境界。
然而,金色天梯到此并未終結,在十級之上,還有第十一級,第十二級,第十三級
不過從第十一級開始,金色天梯卻變成了紫色天梯。
第十級金色天梯,是人道終點、凡俗極巔,代表了聞道十境。
而從第十一級紫色天梯開始,則代表了圣境。
此一階之差,圣凡有別,天人相隔。
從第一級到第十級,李往矣沒有耗費多少氣力,此時仍有余力,而紫色天梯上的圣境風光,必然大別于第十級金色天梯。
圣人與十境聞道大宗師,亦是圣凡兩途,云泥之別。
為了一睹圣境風光,李往矣又抬起一只腳,落在了第十一級紫色天梯上。
刷拉
李往矣這只腳剛一落下,整個玄妙境界空間,立即涌現無數彩練、祥云,整座金紫相接的神秘天梯,也蕩漾出祥和圣光。
一只腳在紫色天梯上,一只腳在第十級金色天梯上的李往矣,內外氣息也為之一變,命海、文宮,皆有圣光華彩涌現。
此時此刻,他已然是一尊半步圣人。
距離十一境大道圣人,只差最后半步。
然而。
遙遠的寒山書院愛晚亭里,周冷溪、董斜陽、柳不鳴三位夫子,通過周冷溪幻化出來的一面靈鏡,看到李往矣一只腳落在紫色天梯上,成為半步圣人,卻都臉色一變。
柳不鳴年紀雖長,卻也難以淡定,喊道“不好,他還是沒有忍住誘惑,踏出了那一步。”
董斜陽也有些著急,看向周冷溪道“老周頭,怎么辦只差另外一只腳,他就將踏入十一境,你可否阻止他”
“以他現在的學識和底蘊,德不配位,若是真的進入十一境,成為大道圣人,必將受到反噬,不僅成為不了真正的圣人,而且將大道崩毀,化作凡夫,此生再難入境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