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都說商場如戰場。
商場上則是:產品未動廣告先行。
隨著龍騰1的發布暨訂貨會召開在即,鋪墊蓋地的廣告在內地和港城兩地投放出去。
原本按照銷售部的計劃,暫時不會在港城投放廣告,龍騰1目前的銷售只針對內地,也就是銷售部經理何元偉所講的先拿下根據地。
是李建昆指示廣告部進行的投放。
在港城投放廣告,并不是給港城人看的,和銷售部的計劃不沖突,在沒有拿下根據地之前,也不打算外向拓展業務,不過在李建昆看來,這就是一下子的事。
而是以港城作為擴音器,向全世界宣告:
中國,正式殺入儲存芯片市場!
后世的人們都知道,全世界生產芯片的企業,屈指可數。
連半大孩子,配置人生中第一臺電腦時都知道,處理器芯片要用英特爾或amd品牌。
幾乎,也沒有其他選擇。
為什么呢?
誠然,技術難度高是一個因素。
但不是主要因素。
再說回儲存芯片領域。
要知道,在當下,八十年代,全世界大概有4050家dram廠商。而到二o一o年代,只剩下三家
三星韓、鎂光美、海士力韓。
我國是到二o一五年,由于每年dram芯片的采購額高達百億美金,又受國際形勢的影響,才大力發展dram業務,于是誕生了諸如紫光國芯、兆易創新、東芯半導體等企業。
但發展之路走的也頗為艱辛。
主要原因是,這條賽道廝殺太激烈!
不單單是錢的問題,更意味著對一種不可或缺的高科技資源的把持這能產生許多深遠的影響,甚至一定程度上能決定世界格局。
李建昆很清楚,只要他生產dram芯片,坐著不動,都有人要搞他。
戰爭是避不可免的。
與其被動應戰,何不主動出擊?
來嘛,搞死搞殘。
不出李建昆所料,消息通過港媒傳播到世界后,立馬有人跳了出來。
日美韓一個不差,還有臺。
美媒和臺媒,多半是嘲諷語氣,質疑我國能產生出優質的dram芯片。
日媒急眼了。
小日子的dram業務巨大,一度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六成甚至更高,高產則意味著高投入、大規模,而現在主子看它蹦得太歡,給它上了把鎖,致使日苯的dram銷量大減。
日苯龐大的dram芯片產量,急需尋找其他市場消化。
還有比一腳路的距離、擁有十億人口,計算機逐漸被更多人所接受的中國市場,更好的選擇嗎?
朝日新聞有篇文章的標題為:
中國生產dram芯片,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文章以嚴肅的論文格式,從幾個方面,邏輯嚴謹地論證了這一觀點。
比如:
日苯的dram芯片技術,全球第一,而兩國又距離如此之近,物流成本不高,日苯完全可以給中國提供物美價廉的芯片。
中國的經濟并不發達,許多基礎領域尚且缺乏大量資金進行改善,在這種前提下,中國不應該投入巨額資金,去生產一種不及近鄰好的產品。
文章最后還發出嚴厲警告。
聲稱中國的dram芯片如果在市場競爭中落敗,那將是一個嚴重的打擊,對于經濟情況并不好的國情而言,將是雪上加霜!
讀賣新聞上也有一篇文章,標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