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溝通,日企完全可提供幫助。
這篇文章,也不知出自何人之手,盡顯友鄰之愛,說話又好聽。
文章表明,多家日企都有意愿,攜自己全世界最先進的dram技術,到中國投資辦廠,助力中國dram事業的發展。
韓媒,動靜也不小。
不過言語中,都帶著一種王之蔑視。
國民日報上有篇文章,標題為:
仿制?一條注定失敗的路。
標題便是內容的總概。
仿佛dram芯片是他們家的,中國不配制造一樣。
不過,必須得承認的是,南韓在dram領域,有點能耐。
小日子的dram業務遭受打擊后,騰出來的全球市場份額,并沒有如大漂亮國所愿,落入他們囊中。
基本被南韓給吞食掉了。
在李建昆所知道的,dram行業四十年的腥風血雨里,有那么一家企業,它不僅堅持活了下來,還干掉無數對手,長期占據霸主地位。
這家企業,就是三星。
為啥三星這么猛呢?
除了南韓傾舉國之力扶持之外,還有一個關鍵原因:
三星玩得一手好活,叫“反周期投入”。
dram產業,有一個周期性規律,行業人士曾經總結:dram半導體存儲,每賺錢一年,就要虧錢兩年,所謂“賺一虧二”。
在這種強烈的周期性規律下,想要長期生存下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dram廠商需要有強大的現金流和融資能力,能夠維持高強度的研發支出,保持團隊的穩定。
在虧損周期,dram廠商需要更多的錢,才能夠活下去;在繁榮周期,也不能大意,廠商在選擇擴充產能時機時,需要非常謹慎,不然,很可能導致供大于求,盈利變成虧損。
三星的反周期性投資策略,被后世的無數商學院寫進教材。
當然,并不是什么獨創的東西。
早在兩千多年前,咱們的商圣范蠡便在計然七策中提到:“水則資車,旱則資舟,物之理也。”
意思是旱的時候要去投資船,澇的時候要去投資車。
這便是在道明反周期性投入的生意策略。
所謂“道者反之動,機會在天地之返”。
三星將這一手玩得出神入化,他們利用行業周期性發展的特征,在行業進入低谷時,在競爭對手收縮規模時,反其道而行之,加大投入,擴大產能,進一步打壓價格,從而讓對手加劇虧損,甚至是倒閉。
換言之,就是大家玉石俱焚,但是我更有錢,把你焚死了,我再繼續活。
三星這家公司,就是靠著南韓的舉國之力,接二連三地采用“反周期投入”策略,干掉了無數對手,成為了半導體存儲領域的老大。
當下,三星正在玩第一次“反周期性投入”。
一九八五年,日美激戰正酣,dram市場普遍不景氣,價格大跌。主流dram芯片的價格從一九八四年的四美元均價每片,跌至每片0.3美元。
三星一九八四年,建成自己的第一個存儲器工廠,批量生產64kdram芯片,當時的生產成本是1.3美元片。面對行業寒冬,三星不僅沒有收縮投資,反而開始逆向投資,擴大產能。
到一九八六年底,三星半導體累積虧損三億美元,股權資本完全虧空,接近破產。
關鍵時期,南韓政府出手“救市”,總共投入近3.5億美金,并且以政府名義背書,給三星拉來了二十億美元的個體募資。
所以現在三星活得很滋潤,正在大肆吞食日苯丟失的dram芯片市場份額,業績迎來暴漲。
這便是韓媒的底氣所在。
冉姿將這些報紙摘要,以及dram市場的反應,盡數整理好呈到李建昆手上。
這在接下來,將會成為一個長期要做的例行公事。
因為“戰爭宣言”,李建昆已發布。
并且,他還要主動挑起戰斗。
既然戰爭避不可免,他為什么不做揮刀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