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哪里都覺得身后跟著一束束目光,仿佛誰都在背后對著他指指點點,說著“看啊,那人就是沒交學費的那個”。
老師和同學的眼神,讓他幾乎要鉆進地里去。
所以元棟很能理解元柳和元芹為什么縮在家里不去學校。
不是不想去,實在是去不了。
趙換娣說了半天的話,看元棟仿佛很累的樣子,也識趣的收了嘴,轉而開始殷勤勸飯。
一碗細糧白米飯,高高的,醬色的茄子上覆蓋著白白的生蒜末,還奢侈的加了一點點香油。
元棟已經是幾十歲的人了,實在干不出在母親和妹妹們面前吃獨食的事。
“小柳,小芹,你倆也來吃。媽,你也吃。”
趙換娣一臉慈愛“媽不吃,你妹妹們中午也都吃過了,你自己吃。”
大兒子就是心疼她,哪兒像邊上這倆杵子。
元柳在心里翻了個白眼,中午她媽做的茄子可沒放蒜末和香油,白水茄子蘸點醬油,有什么可讓的。說來說去,媽就是偏心眼,眼里心里只有哥。
元棟味如嚼蠟的吃完了飯,元德發也剛好從外面回來。自從忙過秋種,現在地里的活都已經比較散,只要干完活,時間就空閑許多。
有些人家這時候已經收拾了包裹,或者去南方,或者搭著哪個親戚找個碎活,趁著這時候去掙錢,干到年根回家,也能過個富裕點的年。
元德發帶著煙袋,跟人在村口的墻根處待了一下午,這會兒一到家就看見大兒子,隨口就問了幾句學校的情況。
元棟心里焦躁,他想跟爹再商量商量掙錢的事。
在學校這些天,他想了所有能掙錢的門路,最終還是落在了最基礎的勤勞致富上頭。
家里沒有錢,沒有人,唯一
能做的就是勤快點,不管是給人干,還是自己干。總之只要不閑著,總能改變家里的困境。
但是自從上次賣菜之后,他也發現了,家里父母都不是那種可以做小生意的人。
爹太好面子,媽又太斤斤計較。
事到如今,只能是尋個旁的門路。
元棟想起上輩子縣城有人招工人去新疆摘棉花。
那時候很多人都以為那人是騙子,都不愿意跟著去,但后來跟去的人回來就說了,那邊是真的需要人摘棉花,給的工錢還挺高,來回的路費吃喝都包的。每年摘棉花就摘九月底到十一月這段時間。也不用怕去的人多了沒棉花摘,新疆多大呢,各個地區時間不一樣,能干兩三個月,掙個兩三百塊還是容易的。
元棟想跟爹商量下這件事,家里有媽在,元梁也不怕沒人照顧,農忙也過去了,活也不多。
正適合爹去干兩三個月。
元棟也曉得這件事不好在外面說,進了里屋才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元德發叼著煙袋默默不語。
元棟有點急“爹,不是我非讓你出去打工,可你也看了,咱們家現在能分出來的人手就你跟媽,我要是學校能走開,我就自己去了。你放心,這個事我打聽過了,咱不用掏錢,跟著人去就行,也不用準備吃喝,那邊什么都包,一天少說也能掙個七八塊。”
元德發抖了一下煙袋,還是不說話。
元棟悶悶的捂著臉“爹,我實在沒辦法了,咱們家這個情況,就算是做個小生意,也得有點錢才能干起來。”
他哽咽一聲“我要是不上學,也不能叫你受這個累。”
他心里也不好受,但這不是沒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