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庵梶原千春的案件實情,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的。
從本部臨時借調過來的行動人員,對他們當初要抓捕的目標一無所知。
即便是顧清江這樣的小頭目,也不知道梶原千春的身份,至于老尼姑和松井直輝的關系,更是嚴格保密。
對于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比較清楚的,就僅限于方如今、張鑫華、王韋忠以及趙伯鈞四個人。
方如今覺得整個案子已經到了快要收尾的階段,特別是對于恒靜的審訊基本上沒有什么效果了,便決定開始起草結案報告。
這天夜里,遠在上海的特高課秘密總部,一輛沉穩的黑色轎車穿過夜幕,緩緩駛來。
車輪輕碾過石子路,發出細微的沙沙聲,在靜謐的夜色中顯得格外清晰。
轎車在門口輕輕停下,車門“咔嚓”一聲輕響,緩緩打開,一名中年男子從車內走了出來。
此人名叫板倉彌久,是特高課的高級顧問。
板倉彌久一下車,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刻板與嚴謹。
他身材中等,但身姿筆直如松,仿佛每一根神經都緊繃著,不容有絲毫松懈。
頭發梳得一絲不茍,分毫不亂,每一根發絲都仿佛經過精心的打理,服服帖帖地趴在頭皮上。
那張帶著金屬邊框眼鏡的臉龐,線條分明,目光深邃而銳利,透出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威嚴。
他的西裝總是筆挺,領帶打得整整齊齊,就連西裝口袋的手帕也折疊得方方正正,恰似他的人生信條:嚴謹到每一個細節,不容有失。
他剛剛從北平參加完一場秘密會議,原本打算在北平多留幾日,與當地情報機構和人員進行深度交流。
然而,松井直輝的一封急電打亂了他的計劃,召他即刻返回上海。
盡管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但板倉彌久的臉上依舊保持著慣有的冷靜和沉穩。
他伸出手,從車座上拿起一個質地精良的皮箱,手指在皮箱上輕輕摩挲,隨手關上車門,皮鞋在石板路上踏出有力的步伐,迅速邁上了臺階,走向大門。
昏黃的燈光照在他的臉上,映出深邃的眼眸。
這個時間,大樓里還有人在加班。
其實,對于這個潛伏在上海灘最大的日方情報機構,中方也不是不知道,但上海這種地方魚龍混雜,國際國內各種勢力相互交織,如果沒有一個十分站得住腳的理由,這個地方也是不能輕易動的。
而造成這一切的,是有著一定的歷史原因的。
淞滬會戰爆發之前,這座城市的關稅就占據了民國總關稅的12。
能有如此之高的經濟成就并不奇怪,這里位在長江出海口,仿佛天生為貿易而生,因此成為了清末最早的五個對外貿易港口之一。
其內各國租界林立,列強們在這里投資、競爭、博弈,使得上海成為了民國時期的金融中心。
上海的制造業在當時也是全國領先地位,得益于洋務運動,輕重工業都有涉及。
對于從清末到北洋時期再到南京政府時期的中國各派勢力來說,上海只是一個創收的來源地,一個可以買到洋槍洋炮的大商場和“冒險家”們的樂園。
而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上來說,上海的地位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