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把尊儒崇經作為國策,并于洪武十四年在雞鳴山下建成一座十分壯觀的大學城——國子監。
國子監規模相當宏大:東至小營,西抵進香河,南到珍珠橋,北迄雞鳴山,約略相當于六朝皇宮的中心區。
有關四牌樓的說法不一:
當年國子監因東、西兩側各建有一座牌樓,而南大門及南大門外又各建有一座牌樓,故后來人們將這一帶稱為“四牌樓”。
但也有一說,是因為國子監南大門曾重疊有四座大牌坊,故有“四牌樓”之稱。
還有一說是清代康熙年間,兩江總督于成龍改國子監為江寧府學,在其前建四座碑亭,故而得名。
這里十分繁華,來來往往的人流不少。
顧清江出現在大門前,今天他略做裝扮,一身西服,帶著一副墨鏡,嘴角多了兩撇小胡子,容貌就大相徑庭。
在和宮崎柊吾深度“交流”了一番之后,他大概掌握了板倉彌久的外貌特征和行為習慣,并且讓人畫了肖像,經過油贊子店伙計和報刊攤攤販的指認,證明板倉彌久確實在這一帶活動過。
顧清江又調取了這一區域的住戶資料,已經基本上可以確定這里就是板倉彌久新的落腳地。
只是,這里居住的人口稠密,在短時間內很難鎖定某一個具體地址。
但是顧清江在詳細分析了住戶資料以及從報攤到油贊子店的路線之后,心里有了一個大概的范圍。
他尋了一處高樓,從這里基本上可以俯視整個四牌樓區域。
按照之前宮崎柊吾提供的情況,板倉彌久選擇的這個落腳點不會是個獨門獨院的地方,相反,而應該是一個多人聚居的公寓。
四牌樓一帶符合條件的大約有五座這樣的公寓,但結合從報攤到油贊子店的路線分析,只有三座。
其中一座公寓,警察分局當初提供資料的時候頗有些不情愿,但架不住顧清江將特務處擺出來,對方只好道出了實情——那座公寓里住著副局長的一位相好的。
顧清江的視線最終定格在不遠處的一座公寓上,這座公寓看上去有些年頭了,但位置并不靠大街,算得上鬧中取靜了。
像是一個守望者,傲然矗立于三條街道的交匯之處,猶如棋盤上的關鍵一子,掌控著四周的動靜。
從那里望去,三個路口的情況盡收眼底,無論是步伐匆匆的行人,還是穿梭往來的車輛,皆在注視之下無所遁形。
公寓四周交通四通八達,無論是緊急撤離還是秘密轉移,都能迅速而隱蔽地進行,這無疑為可能的行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顧清江的思緒逐漸深入,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假設——如果換成是日本特工板倉彌久在選擇落腳點,這樣的位置無疑是上上之選,既能掌握全局,又便于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