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梶原要等的人
“常州戚墅堰又建新廠房。”
看到這個標題,梶原千春來了精神,馬上仔細閱讀起來。
本月10日,中方出于國防安全的考慮,決定將原設于上海的京滬鐵路局吳淞機廠遷至常州戚墅堰。
該廠首批重要機械設備21臺運到戚墅堰,采用邊搬遷邊生產的方法。
計劃到明年8月,全部搬遷完畢。
更改廠名為戚墅堰機廠。
該廠預計占地42萬平方米,建成機車、客車、機械、鍋爐、鍛鐵、翻砂等工場廠房2.1萬平方米,工房1.2萬平方米。這可是第一個官辦(國家)大型機械企業。
其1.5噸的電弧煉鋼爐,可稱為江蘇現代電爐煉鋼之始。
因此,報紙對這條消息大書特書,還放在了頭版頭條,內容十分詳盡。
報紙上不僅有吳淞機廠之前的詳細消息,還有如今戚墅堰現在的一些規劃。
以及專業人士對該廠的一些評價和未來展望。
而且繪聲繪色,畢竟不是官方的報紙,內容上要輕松許多。
梶原千春這條消息仔仔細細地看了幾遍,上邊并沒有提到任何一個人的名字。
想來這個廠子里的頭頭和工人的信息都是秘而不宣的,所以報上才沒有提到。
梶原千春拈起一塊定勝糕,一邊慢慢地咀嚼著,消化著從報紙上掌握的信息,心中漸漸有了判斷。
中國人已經隱約地嗅到了上海將會淪為戰場的可能,所以才對吳淞機廠進行搬遷。
這是有著重要的軍事考量的行動,主要是為了防范日軍威脅。
機廠作為鐵路運輸設備維修保障的重要基地,其穩定運行對于維持鐵路運輸線暢通、保障軍事人員和物資的快速調動至關重要,能為戰爭提供堅實的后勤支持,在軍事戰略布局上意義重大。
吳淞地處沿海,戰略位置關鍵且暴露,易成為日軍攻擊目標。
一旦日軍發動進攻,吳淞機廠將首當其沖,面臨被摧毀風險,這會使鐵路運輸等關鍵設施失去維修保障,嚴重影響軍事運輸和物資調配。
而常州戚墅堰相對內陸,地理位置更具隱蔽性和安全性。
遷廠于此,能降低日軍空襲和地面進攻的直接威脅,保障機廠正常運轉。
機廠作為鐵路運輸設備維修保障的重要基地,其穩定運行對于維持鐵路運輸線暢通、保障軍事人員和物資的快速調動至關重要,能為抗戰提供堅實的后勤支持,在軍事戰略布局上意義重大。
梶原千春對吳淞機廠遷至常州戚墅堰的舉措嗤之以鼻。
因為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吳淞口沒有被日軍打開的基礎上。
可是,吳淞口真的能守住嗎?
她認為幾乎沒有這個可能。
日軍軍艦經常在吳淞口海域游弋。
這些軍艦以“巡邏”“演習”等名義,在長江口附近水域活動,對中國的沿海防御體系進行偵察和試探。
通過軍艦的活動,日軍能夠掌握中國海軍在吳淞口一帶的兵力部署、艦艇活動規律以及防御設施的分布情況。
日軍會記錄中國軍艦的出港、返港時間,分析其巡邏路線和范圍,為后續可能的軍事行動做準備。
同時,日軍多次在吳淞口附近海域舉行軍事演習,演習科目包括登陸作戰、艦炮射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