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源不在,王華便是一三系的魁首,眼見王華不動,一三系也就沒有爭辯此事
原本以為關于楊清源的事情就這么告一段落。
但是太子顯然沒有這么輕易地放過一三系,在之后的幾日之后,彈劾一三系骨干的人,一個接著一個。
要知道,這大周彈劾的理由可是千奇百怪的。
比如彈劾李尋歡最多的,便是身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不重禮儀,肆意飲酒,放浪形骸。
人無完人,姚節、陳訥言或多或少都被人找到一些細小的問題加以放大。
甚至連王華這般老成持重的人都難以幸免
王華雖然讓人難以找到破綻,但是他在越州的族人難免有違法亂紀,作奸犯科之輩。
這是時代做官,可不是自己不犯事就行,你同族近親犯的事情也是可以算在你的頭上的。
一個治家不嚴,縱容親眷為禍一方的罪名就扣在了王華的頭上。
一三系的姚節、楊訥言等人先后被貶出京,神都中幾乎只剩下李尋歡一個獨苗。
姚節被派往交州,任長史;
楊訥言前往并州,養馬去了
甚至連王華都沒能幸免,左遷揚州刺史
原本王華以為,這是天子做出了決定,讓太子繼位,但與此同時,天子卻又發了一道讓人看不懂的詔書。
左龍武軍將軍呂毅之升任檢校左御林軍大將軍,御林軍副統領。
要知道御林軍乃是護衛神都的兵馬,向來由北境邊軍以及龍武、天策兩軍的精銳調防。
每三年一輪換,每次調防輪換,都會打亂原有編制后重組,以提高天子對于御林軍的掌控力。
御林軍正、副統領的位置更是重中之重。
這樣的位置卻交到了呂毅之的手中,這是讓眾臣都沒想到的。
呂毅之沒什么過人的軍略,治軍也是一般,在大周的眾多將軍之中,勉強排進中層,最大的優點就是忠心。
當然呂毅之還是當今皇后的親弟弟,楚王的親舅舅。
一邊打壓和太子不對付的一三黨,一邊扶植親近楚王的大將,這一波操作,迷得很
但陳訥言卻因為天子的貶謫有些意興闌珊
在李尋歡、王華送別之時,陳訥言甚至起了辭官歸隱之意。
官道的長亭邊上,李尋歡、王華為陳訥言擺下了一桌送別的酒宴。
“王兄,李兄,當年我們在狀元樓中盟誓,要施展平生抱負,解民倒懸,繼往開來。但如今,楊清源重傷,我們也都遭到貶謫,如此情形,當年誓言不過是一句空話了”
王華看著又悶下一杯酒的陳訥言,也是舉杯對飲。
“默之兄這是起了隱退之意了”
連干三杯的李尋歡問道。
陳訥言,字默之。
陳訥言面對李尋歡的詢問,苦笑道,“想學陶潛,寄情山水了”
李尋歡自嘲一笑,“不瞞陳兄,我五年前便有這般想法但是楊兄一番話,令我幡然醒悟”
“哦楊兄有何高見”
“屈原憤懣憂國投汨羅以自盡,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悠然南山下這固然是一種個人選擇,但卻非我輩所應效仿屈平、陶潛雖是文人風骨,但于天下何益與黎庶何用不過是成就了他們個人文名而已”
李尋歡一開口就是石破天驚。
屈原、陶潛向來是文人風骨代表,但是被楊清源說來,卻是不值一提
“楊兄無意詆毀二位先賢,但他覺得如此行事,甚至不如那些謀求己身而奮進之人”
陳訥言“”
“陳兄,莫非忘了當日高樓之上的問道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