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的輕功,可不足以登上鎮胡城的城墻,需要借助繩索來借力攀登。
片刻之后,大理寺眾人便都登上了鎮胡城的城墻。
放眼望去,讓眾人倒吸一口涼氣,原本略顯陰冷的地底,溫度都上升了不少。
與其說是城池,不如說這是一個軍事要塞。
這鎮胡城中,竟然有數以萬計的兵俑。
站在城墻上望去,這場景,比一月之前,在驪山皇陵之中所見還要震撼人心。
楊清源幾人先行進入了鎮胡城中,大理寺的其余人員隨后以繩索降下。
這鎮胡城中的兵俑是根據一個個軍陣排列的。
長戈緊握,強弩在手。
楊清源也是將帥之才,大約估計這鎮胡城中,有兵俑二十萬。
以驪山秦皇陵中的泥塑不同,這些兵俑身上鎧甲都是鐵甲。
雖然在地下歷時百年,但是這些鐵甲之上卻絲毫不見銹跡,這黑科技,看得楊清源嘖嘖稱奇。
無怪這秦皇秘藏被傳得神乎其神。
旁者不論,單就是這秦皇陵中兵俑身上的裝備,就足以讓人割據一方。
二十萬兵俑,就有二十萬鐵甲。
最關鍵的還有這些兵俑手中的秦弩。
秦弩本來就是不凡,而前秦一世皇帝統一天下,第一個滅的就是韓國。
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出自韓,八百步內破盾噼甲無所不利。
在滅了韓國之后,秦弩又得到了韓弩的精華,更勝原本。
在前秦統一天下的過程之中,特別是對抗前趙國的武陵鐵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武陵鐵騎,分風雷兩部。
風騎,其疾如風,急掠如火,來去無蹤,奔襲千里,乃是輕騎兵的典型代表。
雷騎,不動如山,動如雷震,沖陣破敵,無往不利,乃是重騎兵之中的佼佼者。
武陵鐵騎,在趙國主帥李牧的指揮下,以弱勝強,多次擊潰前秦銳士。
若不是有韓國的勁弩技術,以弩箭對抗。
前秦還真沒那么容易擊敗自己的宿敵。
此間的秦弩,相比大周將作監的周三弩,雖然了早了三百年,但是在技術上絲毫不差。
甚至在射程之上還要勝過大周的神機弩。
只能將此地的兵甲帶出,那就是二十萬大軍的配套裝備。
看了一圈之后,楊清源帶著眾人向著鎮胡城的中央走去。
遠遠地便可以看見鎮胡城宮殿之中的有十二尊巨大的石像。
待到眾人走近之后,才發現這石像的宏偉。
足長六尺,高逾五丈,如同十二根石柱擎天而立。
“大人,這應該是以我前秦的鎮國十二銅人為模板,所凋刻的石像吧”開口的是明珠夫人。她是前秦遺族,對于前秦之事也更為了解。
楊丶半個行走的通文館丶清源點頭,“應該是了史書有載,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高逾五丈,足覆六尺。在金人背后,刻有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一統神州的字樣。”
說著楊清源身影一幻便出現了一個石像的背后,其后方果然有這樣的銘刻字樣。
“果然是鎮國十二銅人的石像。只是石像在此,真正的銅人又去了何處呢”
當年前秦覆滅,各路諸侯攻入咸陽宮,卻沒有發現這鎮國十二銅人的身影。
關于這十二銅人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