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史書記載,是前秦二世皇帝,為了自己的奢靡享樂,將這十二銅人熔鑄,打造成了銅錢。
這個說法可信度極低,當日攻入咸陽宮中之時,咸陽宮中尚有成堆的金銀,二世皇帝雖然蠢,但是在有錢的情況下,也不會輕易將這鎮國十二銅人熔鑄。
也有史冊記載,這十二銅人是毀于戰禍之中的,這種說法還是比較可信的。
當年二世皇帝倒行逆施,起義軍對于前秦深恨,毀去這鎮壓大秦國運的銅人,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再理會石像,眾人向著宮殿走去。
相比之前的嚴陣以待的兵俑軍陣,這殿前顯得極為空曠。
除了這十二銅人石像外,什么都沒有。
唯有一座石橋位于這宮殿之前。
“明珠,這應該是依照前秦章臺宮建造的吧”
姬明珠,點了點頭,“章臺為前秦宮殿之首,為一世皇帝陛下處理政務之所在。應當就是這里了。”
秦帝國在渭河以南的主要朝宮,大的政治活動多在此舉行。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臺之下。
史冊有載,秦始皇曾在這里“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中央各公卿機關、全國各郡縣的奏章便向這里源源匯集。奏章被送到章臺,值守吏要呈送秦始皇親自驗查,封泥完好,確未被奸人私拆偷閱,才敲掉泥封殼御覽。
故而這地下宮殿也是照著章臺宮的儀制所建。
就在楊清源和姬明珠討論之時,一旁柳望舒秀氣的耳朵微動。
明珠這是一般人的稱呼嗎
柳望舒仔細回想了一下,楊兄只有在對于女子親昵之時,或者作為女子長輩之時才會這么稱呼。
比如楊清源會叫自己,“望舒”;稱呼那個女將軍“雪陽”
再就是大理寺中那個玉虛一脈的人間行走,是楊清源的師侄,所以楊清源會叫一聲“可琴”。
但是這個姬明珠很不對勁。
楊清源雖然吸引女子,但是對于一般的女子都是恪守禮儀的,雖然大周民風開放,但是也楊清源和女子還是保持適當距離。
但是楊清源和姬明珠之間,好幾次都已經超越楊清源基本的相處距離了,行動之間,甚至比自己還親近。
現在楊兄更是親昵叫她“明珠”,柳丶神斷丶望舒察覺事情
沒有那么簡單。
柳望舒一邊想一邊跟著楊清源上了石橋。
“所有人小心”
楊清源的一句話,讓正在思索的柳望舒回神了。
在這石橋之下,有一條靜靜流淌的銀色河流。
“這河中之水是汞”
“汞”姬明珠微微一愣,這可就超出她的專業知識范圍了。
“就是水銀”
說著楊清源將小角的碎銀子,投向了河中。
這碎銀子有楊清源的內力包裹,在一股柔勁的包裹下,落在了河面之上,沒有撿起一點水花,和某個東亞小國的靈魂炸魚隊,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對比。
落在河面之上的碎銀子沒有下沉,而是漂浮在了河面之上。
“這”
大理寺眾人看得有些懵。
銀子會沉入水中,這是天理,這是什么鬼
科普小達人,楊丶走進科學丶清源上線了。
“這河中流的不是我們平常所有之水,而是原本的金丹派所用的汞,其密度還要大于銀,所以這銀子入水之后才會漂浮。”
浮液gv排,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