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寬和仁德,又受教于他,沒有比十三更好的選擇了。
面對魏王的請求,楊清源搖了搖頭。
魏王見狀一顆心沉了下去,楊清源若是不愿收他為徒,那留給魏王的就剩下死路一條了。
畢竟是個九歲的孩子,又哪能鎮定如初呢
看著渾身顫抖的魏王,楊清源的聲音如沐春風,讓畏懼的魏王平復了心情。
“殿下不要慌,臣并沒有想殺殿下的意思,殿下何辜”
就這樣殺了魏王實在是有違楊清源的底線,而且現在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朱瞻均眨巴眨巴眼睛,等待著楊清源給出答桉。
“朱瞻均不必死,但魏王殿下必須死”楊清源看向朱瞻均,“殿下可明白我的意思”
魏王愣了愣,就算他再聰慧,也只是個孩子。
“從今日起,魏王就已經死了,死在了暴君朱瞻坤的手中,這世上只有朱瞻均了”
楊清源要魏王死在世人的心中,他并不是要魏王真的去死,而是要造成魏王的社會屬性上的死亡。
“臣會送魏王殿下出宮,然后消去魏王殿下在玉牒上的姓名。從此殿下不再是大周的魏王,只是一個叫朱瞻均的普通人。”
“我愿意”剛剛在生死邊緣徘回的魏王立時答應了下來。
楊清源點了點頭,他也不怕魏王會搞什么幺蛾子。
皇家也有族譜名為玉牒,從前唐的時候就已經存在,大周的玉牒每年一修。
皇周會典明文定下
凡東宮、親王位下、各擬名二十字。日后生子及孫,即以上聞,付宗人府。所立雙名,每一世取一字以為上字;其下一字,臨時隨意選擇,以為雙名,編入玉牒。至二十世后,照例續添,永為定式。
東宮位下為;高瞻祁見右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每一位皇子出身,都是需要有玉牒為證的。
玉牒之上沒有名字,就算你真的是天子血脈,也沒有人會承認。
比如瑯琊榜中的蕭庭生,他是皇長子蕭景禹之子,但即便武靖帝知道,也不能恢復他皇室血脈的身份。因為他出身之時,沒有玉牒記錄。
縱觀春秋,在革除之后,重新加入了皇室名錄,寥寥無幾。
其中最傳奇的便是前漢宣帝劉詢,他為前漢武帝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因為巫蠱之禍的牽連流落民間。
武帝在晚年知道此事之后,破格將其錄入了皇室名冊,恢復了他的身份。
這一舉動也為前漢留下了一個明君,一個將前漢帶到巔峰的明君。
但前唐之后,對于皇室身份的審核愈加嚴格,這一舉動也再難復刻了。
所以當楊清源今夜證明魏王死于刀兵之后,在天下人心中,魏王就已經死了,活下來的只能是朱瞻均。
即便有一天朱瞻均跳出來自稱是魏王,也沒有人會相信。
“那殿下這幾日便跟在我身邊吧”
從此魏王已逝,天下唯有朱瞻均。,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