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源聽著表示還不錯,大理寺畢業的優秀學生,都是帶腦子的。
“我剛剛進村之時沒有仔細搜,只是看了幾間村口的民舍,具體的,需要你們跟我一起去搜查。看看有沒有留下什么蛛絲馬跡”
“是”
所有人結束休整,向著桐山村而去。
“所有人都要小心行事,即便是沒有機關消息,也可能會遇到蛇蟲鼠蟻,都打起精神,不要放過一個角落。”
“是”
搜查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特別是大理寺刑律學院出來的,他們的搜查都是極為細致的。
大周從不缺智者,自從楊清源提出的痕跡檢驗的概念之后,這一門刑偵學便不斷被擴充,現在其中佼佼者甚至已經不遜色楊清源這個藍星人。
這桐山村并不是個小村子,登記在冊一百二十四戶,人口五百十二人。
這村中有近一百五十間民舍,搜查起來也不是一個小的工作。
楊清源這次只帶了三十名好手,平均一個人要搜查五間。
花了一個半時辰,眾人才完成了大體的搜索任務,來到村中的一處開闊地集合。
“結果如何”楊清源坐在一個石墩上,開口問道。
趙承材已經將部分的結果做了匯總。
“啟稟大人,所有民房皆已經搜查完畢,確認此地已經無人居住,亦無任何家禽牲畜,搜查之時,房屋之中結有蛛網,家具之上積有厚厚的浮灰。同時,弟兄們還差了這些民居之中的米缸,有一百十七戶的家中,都存有余糧,有部分被老鼠所偷食,
但是米缸之中剩余的米都已經霉變,此地應該已經有三到六個月沒有人居住了。”
趙承材頓了頓,“同時也可以看出此地居住的百姓并非自愿離開此地”
不管是盛世還是亂世,糧食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都是命根子。
在剛剛的搜查中,幾乎每戶人家的家中都有余糧,甚至有一家有整整十缸大米,存于干燥的庫房之中。
普通的百姓之家,即便是要舉家搬遷也不可能留下這么多的米面。
“還有就是木柴”
趙承材將最基本普遍的情況都作了匯報。
然后又有幾個捕快將自己的發現說了出來。
“侯爺,這是一柄鐵制的柴刀。”一個捕快拿出了一柄銹跡斑斑的柴刀,“屬下在刑律學院之中選修過冶煉之術”
“等等”楊清源開口打斷了他的話,“刑律學院什么時候開了冶煉課了”
大理寺刑律學院怎么看都是一所文科院校吧,計算開設了偵查學、痕跡檢驗、法醫學那也是為了案件的偵查服務吧在道理上也說得通,這個冶煉課是個什么鬼
政法大學里去學化工你沒事吧
楊清源雖然是大理寺刑律學院的精神領袖和建立者,但是畢竟已經快四年沒有參與大理寺刑律學院的事務了。
“額,這是麟德元年,狄大人批準開設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