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修來世,道修今生”的說法。
前世、今生和來世就是佛家文化里的“三生三世”之說,也就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三生三世,掌管這三世佛分別是過去佛燃燈古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佛家的“三世”帶有因果輪回之意過去者為因,現在者為果;現在者為因,未來者為果,此稱為三世因果。即“以過去之業為因,招感現在之果;復由現在之業為因,招感未來之果。”
佛門入世,其佛經更易被普通百姓接受,今生已苦難來,希望現在能多積福德,來世獲福報。
而道門卻不同,“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道德經開示道“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冫
但是現實的殘酷,總是讓信眾不愿意見今生,更愿意將自己的冀希寄托于來世,越是年長之人,越是如此。
這種修行之念的差異,讓佛門被廣為接受。
在佛門的巔峰之時,道教甚至被壓制在了山野角落。
當然道門也不是沒有反擊,三武一宗的滅佛之舉,背后都有道門的身影。
道門之中多有精通易數的高人,對于布局謀算,也是信手拈來。
而現在的道門為大周國教,在這些年里一直壓著佛門。
楊清源更是在執政之時,多有壓制佛教之政。雖然他的國政之策不僅僅針對佛教也有針對道教的。冫
可道門的損失遠遠小于佛門。
于是乎,在佛門中人看來,這不過是楊清源自損一百,殺敵一千的做法罷了。
雖然楊清源的手段比三武一宗柔和得多,但單就佛門近些年的損失來看,已經不遜后周世宗的滅佛之舉了。
“老張不行,那就只能找北冥子前輩和老天師出手了,他們兩人聯手,應該也能從凈念禪院把菩提樹給搶出來,再不行就把王重陽那個老不修也叫上”
就在孫十常盤算之時,一物打斷了他的思考。
一串看上去平常至極的木質佛珠手串出現在了楊清源的掌心之上。
尋常之人自然看不出深淺,但孫十常只一眼便知,這就是菩提木。冫
“不行,這玩意雖是菩提木,年份也不短了,但是沒法解毒,必須是新鮮的菩提木心才可以”
楊清源掌心真元微微一震,其中一顆木佛珠的變化就打斷了孫十常的話。
只見楊清源的先天真元微微一震,這顆木佛珠周身便具是裂紋。
隨后一股奇異的木香彌漫在了室內,木佛珠的外衣也隨之脫落,一顆翠綠的木珠躺在楊清源的掌心之上。
那種奇異的,充滿生機的感覺,“這是菩提木心”孫十常的眼神之中透露出難以置信之色。
“你是從哪里得來此物的”
楊清源莫名一笑,我當然不可能有了,但是師妃暄有啊冫,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