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外。
趙王軍大營,邱福得到了一個非常振奮的消息。
援兵到了,整整十萬精兵抵達。
邱福不僅得到了援兵,還證明了自己在趙王心中的地位。
趙王愿意將十八萬大軍交給自己統領,就說明對自己的信任不減。
“如今本將有十八萬大軍在手,定然是要干出一番功績來報銷王爺的信重之恩,擂鼓,聚將”
隨著趙王軍中的戰鼓響起,軍中游擊將軍以上的將校都已經到了中軍大帳。
游擊將軍可以說是軍中武官的一道門檻。
往上就是各種將軍,向下則是一種校尉。
校,軍事編制單位;尉,軍官;校尉為部隊長之意。
校尉之職古已有之,于前漢之時達到巔峰,武帝初置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等八校尉為專掌特種軍隊的將領,其地位略次于將軍,后通稱將佐八校。
后漢末年,靈帝設西園八校尉。
置西園三軍及典軍、助軍。以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洪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
后漢末年北方最強的兩大諸侯,都是校尉出身。
自后漢之后,校尉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成了軍中低級軍官。
前唐折沖府三百人設一團,校尉可領一團兵馬。
至大周,校尉最高可達正六品,非特例,可領兵馬一千五百人。
而游擊將軍則是從五品下的官銜,從校尉到游擊,就實現從下級軍官到中層軍官的跨越。
這次的軍事會議,覆蓋的是軍中的中上層軍官,連游擊將軍都沒有資格參與。
“諸位將軍,本將今日聚集眾位,就是為了商討破敵之策。”
邱福高居于主座之上,他作戰悍勇在軍中威望極高,下方眾將聞言紛紛正色。
“大將軍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勝如今我軍得援軍精兵十萬,而南軍只有三萬散兵來源,我軍占據兵力優勢,只需以堂堂正正之師壓之,南軍便無法抵擋,無須兵行險著,出奇取勝”
開口之人名為王聰,是第一批抵達的援軍,乃是邱福新任的左軍步軍統領。
他為人穩重,用兵推進謹慎為先,故被趙王命以統領步軍。他的用兵雖然少有大勝,但也沒有大敗。突出一個中庸,是標準的守土防衛型將領。
他的用兵思想與邱福正好相反,這番話讓原本興致勃勃的邱福有些不高興了。
邱福樸戇鷙勇,喜歡輕騎突進,對這種穩扎穩打的戰法最是看不上眼。
“王將軍雖然有理,但目光還是短淺了一些。”邱福也不顧及什么袍澤顏面,直接反駁。
“我軍的人數之勢固然勝過南軍,但現在的南軍可是背靠雁門關。雁門為天下雄關,易守難攻,若是南軍覺得勢不可敵,退入雁門之中,難道我軍要強攻雁門嗎”
王聰直到邱福不喜這戰法,但還是解釋道,“大將軍,我軍雖然有十八萬之眾,可我等的戰略目標乃是護住王爺與張將軍兵馬的側翼,防守南軍出雁門攻擊我并州,同時防備天策軍主力南下”
“好了”
王聰的話說到一半,就被邱福打斷。
“你說的這些東西,難道本將不知我等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王爺信重將十八萬大軍交于我等,若是僅僅限制對方側翼,爾等有何顏面去見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