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福的話在場的人都聽懂了。
他不甘心在這次大戰之中,扮演一個輔助策應的角色,他也要打出戰績來。
若是能夠消滅趙天麟所部,拿下雁門關,那并州腹地便無險可守,十八萬大軍可長驅直入,與張世美所部會師于晉陽城下。
晉陽會成為關中的最后防線,那周廷就不得不再打一次晉陽保衛戰
晉陽沒錯,每次被保衛的都是我,我就是這么重要
晉陽陷落,這并、幽、冀三州將盡數落入趙王之手,他會真正擁有和朝廷一決生死的本錢。
要不就不賭,要賭就要賭大的。
邱福的目標,就是吃下趙天麟所部的七萬兵馬和雁門關的三萬兵馬,然后揮師南下。
這一舉動當然是冒險,但是卻能最大程度地攝取軍功。
在座的都是跟隨趙王征戰經年的驕兵悍將,又怎么甘心淪為配角呢
王聰說的道理,在座眾將都懂,從趙王和趙王府的角度看,王聰所言無疑是最優解。
可對于在座的眾將來說,這個答案才剛剛合格。
此時,一個大將出言道,“大將軍諸位,末將有一愚見,還望諸位斧正”
邱福看向說話之人,乃是軍中副將李遠,在援兵的騎軍抵達之后,邱福就將騎軍交給此人指揮,乃是如今軍中的騎軍大將。
李遠善于沖陣破敵,出奇應變,用兵風格與邱福接近,所以更得邱福青睞。
“李將軍請說”
李遠隨即走到地圖邊上,開始介紹起自己的作戰方略。
兩日之后,趙王軍的援軍已然是休整完畢,隨著號角的吹響。
趙王軍的主力開始緩緩向前推進。
對于邱福的戰略判斷,趙天麟以為,其目的乃是為了奪取雁門關,南下晉陽。
不得不說,趙天麟作為老將,對邱福的戰略目標判斷不可謂不準。
所以趙天麟將自己的七萬兵馬,分成了左右兩部,與身后的雁門關遙遙策應,互為犄角,使得邱福的主力兵馬不敢進攻雁門關。
若是邱福尋求與趙天麟的決戰,就算能以優勢兵力打贏,但也會實力大損,再想強攻雁門,難度會增加不少。
趙天麟此舉等于給了邱福兩個選擇,一是先與趙天麟所部決戰,但勝負未知,一旦戰敗或者慘勝,他都將無力進攻雁門關。
二是不理會左右兩翼的趙天麟部,直接進攻雁門關,如此趙天麟所部隨時可以襲擾邱福的主力,讓他難以全力進攻。
這一局棋布置得很妙,若是換成了張世美這等穩重的大將,會在兩難之間猶豫。
但是邱福完全沒有猶豫,我根本不知道風險為何物,又怎么可能被所謂的風險所左右用兵呢
干就完了
趙天麟將兵馬分成了左右兩部,相互策應,中間部分,雁門關也可策應。
但邱福這個頭鐵的仗著優勢兵力,也分兵左右兩軍,完全無視了趙天麟的戰略目的。
趙王軍的兵馬除了留守大營的四萬人,剩下的十四萬,分成兩部,攻向了趙天麟的左右兵馬。
這些日子邱福在等援軍,趙天麟當然也沒有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