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身份地位,武希玄在那群館學生里家世最低,他原本在國子監讀書的,因為成績特別好,被特招去修學賢陪那群皇族宗室王公宰相子弟讀書的。
這館學生不僅僅是學生這么簡單,他跟三衛官一樣,也屬于一種特殊的門蔭,館學生讀滿幾年后,能夠直接參加吏部銓選通過就能獲得散階,然后番上侯選,能夠直接做官。
能在修文館讀書,成績還這么好,將來走文官路線,前途肯定比武家那些在三衛當侍衛的子弟強的多。
武希玄一襲長衫,文質彬彬,吃起東西來也是十分講究,他對懷玉很感興趣,問東問西,甚至還跟懷玉討論起道家來,好在懷玉也沒白的終南山五年,雖半路上山,可本也是讀到大學,學管理畢業的,在山上跟老道實打實學五年,道藏沒少抄錄,特別是幫老道編輯炁體源流更花功夫,不僅幫著抄錄,還幫著繪制配圖。
那本炁體源流輯錄道藏及其它道家原典中的許多經典篇章,配以直觀形象繪圖,精準實用的注解,是老道云游參訪畢生所集,且都是他身心實證的真實體驗,懷玉跟著完成這本著作,可謂收獲良多。
武希玄雖聰明,但終究才十四,對道家的了解,根本比不上懷玉,一番交談下來,他對武懷玉這個族叔十分佩服,改口正式稱叔父,剛才這小子雖挺禮貌,但只叫二郎的。
武君雅還有幾個庶出的兒子比嫡長子要大許多,不是在衛府做三衛官,就是在王府做親事,但他們只關注面前的鹿肉,或是永康公府里美貌婢女。
不過懷玉倒也發現,這些武家子弟,雖不如武希玄那般聰明且好學,但他們倒也不是那種紈绔子弟,這可能跟武家以前只是地方寒門庶族,進京時間還不長有關。
當然,更可能是武家的家風較好,對子弟較為約束。
武君雅還有敬真、敬宗兩個嫡子,他們跟懷良一樣都是十歲以下娃,湊一起倒是吃的開心,哪管其它。
武士棱對三寶燒鹿鞭、野菊枸杞鹿鞭花這兩道菜特別鐘愛,幾乎一人包圓。
一通風卷殘云,一桌全鹿宴倒是通通掃光。
“咱們并州武氏三房南下關中定居者不少,一些在長安,一些則在京畿近郊,其中不少在渭北七縣,先前四郎也跟我談起到,說現在關中族人不少,年輕子弟也多,但是因為分的散了,反不如以前在并州時管束的嚴格了,不少子弟要么是忘記了學習,要么就是學壞了,長久以往,如何了得”
武士棱說起正事,打算在長安辦一所武氏的族學,這是武士彟先提議的,族學開設后請飽學之士來教導族中之弟,另外武氏族人的近親子弟也可以來附學。
“如今天下一統重開太平,朝廷雖重軍功,但以后肯定也更要文治,咱們武家從龍有功,但家族年輕一輩出息的卻沒幾個,如今要抓緊了。只有家族年輕子弟代代都能出人才,光大宗族門楣,家族才能長久興盛。”
他望著還在啃鹿排的懷良,“聽說懷良七歲了都還未進社學”
老爹道“這小子平時野慣了,且清河鄉也只有李家莊有所學校,要不就得去更遠的三原縣城讀書,而且鄉下地方,教學的夫子也沒啥大學問,便一直讓他娘在給他開蒙。”
唐代在鄉村里社也有私人學校,稱為社學,在州縣城則有官學,不過州縣官學學生名額有限,一般人也讀不到。而民間私有社學,往往也都是大姓宗族所辦,主要是收本族和親戚子弟附學。
李家莊的學校,就是李家的族學,由李家劃拔了田地專供學校食用開支等,招收的也主要是李氏族人子弟和親戚子弟,周邊村子人想進去讀書并不易,名額有限。